中国通胀系列五:应对“缩”的风险 关注增量宏观政策
宏观事件
9 月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 月通胀数据。8 月CPI 环比上涨0.4%,上月为上涨0.5%,同比上涨0.6%,上月为上涨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 环比下降0.3%,上月为上涨0.3%,同比上涨0.6%,比上月扩大0.2 个百分点。8 月PPI 环比下跌0.7%,上月为下跌0.2%,同比下降1.8%,上月为下降0.8%。
核心观点
价“缩”的压力向上游传导
CPI:8 月CPI 同比读数相比较7 月继续回升至+0.6%,主要是食品价格同比快速上涨带动,非食品价格反而有较大放缓。主要分项中,鲜菜价格上涨21.8%反映了夏季天气因素的临时性影响,但猪肉价格上涨16.1%反映了生猪产能去化的影响;交通分项转为车和油的共振回落,整体负增长扩大至-2.7%,非食品价格增速的回落反映了需求的影响。
PPI:8 月PPI 同比读数相比较7 月负增长程度加深,为-1.8%;8 月上游原物料价格同比的放缓,凸显出了中游加工和下游生活资料价格负增长的压力。主要分项中,生产资料收缩1.3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收缩0.1 个百分点;8 月大宗商品价格受全球风险偏好回落影响,采掘同比收缩2.6 个百分点,原料同比收缩2 个百分点;而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耐用消费品同比降幅维持在-1.9%降价状态(较7 月仅回升0.1 个百分点)。
价格剪刀差:价格改善的任务仍然艰巨,关注未来宏观收入政策的变动对于消费的驱动。1)8 月CPI 和PPI 剪刀差转为上涨1.1 个百分点,价格缺口上升至2.4%(CPI+0.6%,PPI-1.8%),未来关注成本上抬型的“涨价”因素。政策驱动来看,5 月印发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打开了供需矛盾缓和的政策窗口,但实际的改善需要等待需求政策的驱动(即需要密切留意CPI 涨价因素中非食品分项的改善)。2)8 月PPI 和PPIRM 剪刀差继续回落0.3 个百分点至-1.0%(PPI-1.8%,PPIRM-0.8%),有色价格的上涨(+9.1%)虽然仍是待定原物料价格回升的主要驱动,但暂不能抵消中游黑色材料(-4.1%)、下游建筑材料(-4.4%)的价格回落压力。8 月CPI/PPI 和PPI/PPIRM 的价差结构恶化体现出需求暂未改善状态下,地产链的负面影响有所上升的特点(CPI 中非食品价格增速放缓至接近持平,下游消费的放缓影响开始向上游PPI 和PPIRM 传导,中游利润短期仍受到挤压)。
未来:1)等待外围市场交易“降息”的落地后美元流动性的改善;2)关注增量宏观政策的落地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缓和的作用。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上游价格快速上涨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