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出口数据点评:出口反弹是否意味着趋势反转?
核心观点
8月出口同比8.7%,超预期主因“格美”台风影响,7月的出口订单部分推迟到8月释放。7-8月合计出口环比增速-0.2%,为2013年同期次低。
8月出口表现并不改变我们对出口环比走弱趋势判断。除了台风之外,8月单月出口反弹还有两个短期因素:
一是7月越南宣布对中国钢材开展反倾销调查,为规避不确定性,中国钢材企业8月开始抢出口;二是孟加拉政治风波导致部分纺织服装订单回流中国,中国相关出口走强。
近期市场对宏观经济趋势共识较高,所以我们面对宏观数据主要关注结构亮点。
8月出口的结构性亮点有两处,一是今年以来持续强韧的船舶;二是5-7月走弱的汽车,8月出口有明显反弹。
信息或事件
9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8月出口数据。8月中国出口金额3086.5亿美元,同比增长8.7%,环比增长2.7%。
简评:
一、8 月出口单月表现超预期,有台风带来的出口节奏影响。
8 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7%,高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一致预期8 月出口同比为7.0%,与7 月持平。
我们对8 月出口读数并不感到太过意外,之前7 月出口点评中我们已经提及,7 月出口环比几乎降至历史新低,有趋势因素,更有雨季扰动原因。
7 月下旬超强台风“格美”影响东部地区,生产和出口暂受影响,7 月出口集装箱吞吐量明显减少。
根据交通运输部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数据,7 月22-28 日、7 月29 日-8 月4 日集装箱分别为556.8、610.5 万标箱,明显低于7 月8 日-7 月14 日、7 月15 日-7 月21 日的641.8、631.3 万标箱。
7-8 月合计出口环比增速仅-0.2%,为2013 年以来同期次低值(仅高于2023 年),8 月出口并不改变动能降温的趋势和方向。
我们在5 月出口数据点评(《三季度出口趋势》)中就已提示,随着美国需求走弱、关税落地等,三季度出口动能或较五月有所降温。事实上,中国出口环比动能5 月以后逐步降温。即便有台风扰动7-8 月出口结构,出口大趋势未有改变。
二、8 月出口反弹,除了台风之外,还有海外的突发事件干扰。
8 月海外两件突发事件,也导致中国出口反弹。
第一,越南对华热轧板卷开展反倾销调查,8 月中国钢材出口环比增速创2010 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近期多国针对我国钢材出口进行反倾销调查,如南非、墨西哥、越南等。越南是中国主要的钢材出口市场,2024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越南的总出口量约占中国钢材总出口量的11.9%。7 月26 日,越南工贸部对原产于中国和印度的热轧板卷启动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调查之后越南对中国采用何种贸易惩罚措施目前尚不确定。为规避不确定,中国钢材企业开始强出口,故而我们看到8 月中国钢材出口环比增长16.0%,为2010 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第二,孟加拉突发政治风波,部分纺服订单回流中国。
7 月孟加拉爆发全国性暴力冲突,暴力事件造成供应链中断。孟加拉是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然而暴力事件导致7 月中旬至8 月上旬孟加拉制衣厂一度全部停工,供应链中断,欧美服装品牌对孟加拉的信心下降。
孟加拉政治风波延续,欧美品牌将原给予孟加拉的订单分流至其他国家,其中部分订单回流中国。
三、8 月出口中有两个结构性亮点,汽车和船舶。
船舶出口是今年比较突出的一个板块,8 月出口延续高增势头。
8 月船舶出口环比增速为7.1%,处于近四年同期偏高分位。
中国造船企业订单量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今年 8 月,全球新船订单量为 106 艘、387 万补偿总吨,其中中国造船企业获得了 95 艘新船订单,总计 347 万补偿总吨。
汽车出口今年波动较大,5-7 月出口有所降温,8 月明显反弹。
尽管欧盟、加拿大陆续对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加征关税,中国汽车8 月出口数量和金额纷纷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目前欧美之外的其他市场已成为中国车企出口增量的核心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4 年1-7 月整车出口总量的前五国家:俄罗斯(57.5 万)、墨西哥(27.1 万)、巴西(18.2 万)、阿联酋(17.4 万)、比利时(16.3 万);1-7 月中国汽车出口增量的前五国家:巴西(14.3 万)、俄罗斯(11.1 万)、阿联酋(8.9 万)、墨西哥(4.7 万)、韩国(3.7)。增量前5国家的增量贡献度为61%,其中巴西出口贡献巨大。
2024 年1-7 月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厄瓜多尔、法国等市场下降较大;中亚和俄罗斯市场都表现相对较强,巴西和俄罗斯市场也成为增量的核心市场。
风险分析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