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理财偏好何种基金产品?

王海波/许艳/万筱越 2024-09-13 16:29:19
机构研报 2024-09-13 16:29:19 阅读

  理财偏好何种基金产品?

      根据2024 年理财半年报披露,截至2024 年6 月末,理财持仓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1002 亿元,相比2023 年底增加4899 亿元。基金持仓规模增加一方面与理财规模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上半年债市走牛,理财通过基金增加债券久期暴露有关。本篇报告我们梳理了理财公司(样本为所有股份制和城农商行理财公司加上中邮、工银和农银理财部分产品)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资产中基金的情况,来观察受到理财青睐的基金产品有何特征。值得说明的是,本报告讨论的仅限于上述重仓资产样本,与实际总样本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看:

      前十大持仓样本中股份行理财公司持仓基金规模相对较大。样本理财公司披露的前十大持仓中公募基金总额为1227 亿元。其中前十大重仓中基金规模最大可达到286 亿元,其余在100 亿元以上的理财公司有3 家。在50-100亿元之间的理财公司也有3 家。在10-50 亿元区间范围的有8 家。从重仓资产中基金占比来看,不同公司的差异较大,除与重仓中基金规模差异有关以外,还与不同公司投资资产集中度高低以及纳入重仓资产范围的资产有关。

      最高的占比可以达到15%左右,最低的不足1%。

      基金类型来看,债基和货币占比较高,债基中中长期和短期债基占比较高。前十大持仓中基金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占比分别达到79%和15%,两者贡献了94%的重仓基金占比。剩余包括股票型、另类和QDII基金,整体占比较小。债券型基金内部又以中长期债基和短债基金为主,分别占债券型基金的41%和42%,其余包括混合一级债基、被动指数债基和混合二级债基,三者占债券型基金的比例分别为10%、4%和2%。

      不同理财公司对基金类型的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从重仓样本来看,部分理财对债基久期偏好存在较为明显差异,有4 家理财公司更为偏好中长期债基,重仓中持仓占比均超过50%。有6 家理财公司更为偏好短债基金,其重仓持仓占比均超过50%。被动指数型基金持仓较高的有2 家,两者占比均超过10%。货币基金重仓持仓占比超过一半有3 家。

      基金公司相对分散,二季度中长期债基回报较高。从重仓基金发行公司来看,超过80 亿元的公司有3 家。在50-80亿元区间的有8 家,在10-50 亿元区间的有34 家,整体相对较为分散。从回报来看,中长期债基和混合一级债基二季度回报相对较高,且久期越长,一般情况下回报也会更高,其次是短债基金,如果股票投资占比相对较高,则部分基金回报为负,混合二级债基中也有部分回报为负。从最大回撤来看,纯债基整体回撤相对较小,但是不同基金存在一定差异。

      总结来说,理财在2024 年二季度增加了对基金的配置力度。从重仓资产来看,理财更多的配置纯债基金,但是不同理财公司对久期的偏好存在差异。二季度在债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中长期债基回报相对较好,且回撤相对可控。短债基金回报相对较差,但是整体回撤幅度也相对较小。基金公司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但是头部的固收基金公司整体规模也较大。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理财在和信托合作受限的背景下,会继续加大与基金公司的合作,投资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也会继续提升。

      全市场发行产品和收益率

      8 月净值型理财产品新发支数、初始募集规模均环比下降,不过因初始募集规模数据存在一定滞后,实际募集情况或与数据统计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普益标准统计,8 月1全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月度发行量为2113 支,环比下降9.6%。

      分产品类型看,主要是封闭式产品发行量有所收缩。从募集金额来看,则环比下降16.4%。结构上看,缩量主要由理财公司贡献。

      从业绩比较基准方面来看,开放式产品中城商行环比下降52bp 至2.32%,理财公司下行12bp 至2.45%,农村金融机构环比抬升9bp 至3.17%;封闭式产品中股份行下行13bp 至3.48%,其余机构下行幅度均在6-8bp 左右。

      理财公司发行产品和收益率

      发行产品数量有所抬升。根据普益统计,8 月份共发行了1242 支公募理财产品,相比上月收缩7.5%,其中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新发分别有345 支和897 支。结构上看,主要是封闭式产品缩量较多。

      业绩比较基准方面,1)开放式产品全线下行,国有大行理财子业绩比较基准环比下行18p 至2.35%,城商行理财子环比下行23bp 至2.46%,而股份行理财子和合资理财子分别环比下降7bp 和10bp 至2.49%和2.49%;2)封闭式产品方面,除合资理财子环比下行31bp 外,各类理财子业绩比较基准均有下行,下行幅度在5-8bp 左右,股份行下行幅度最小。

      理财存量规模及变化情况

      2024 年8 月理财规模继续回升,环比抬升约1100 亿元。根据普益数据的估算,8 月末理财存量规模约30 万亿元,相比7 月底规模抬升约1100 亿元左右。节奏上,上旬增长约2000 亿元,此后两周增幅在200-300 亿元间,而最后一周受月末及市场调整影响,规模收缩约1500 亿元。结构上最小持有期型产品和非现金管理类日开型产品规模分别增长1700 亿元和1100 亿元,而现金管理类、定开型和封闭式产品规模分别下降200 亿元、300 亿元和1200 亿元。

      理财公司可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情况

      2024 年8 月理财公司共发行2327 支封闭式理财产品(含子产品),其中同时披露计划发行规模和首期募集规模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有522 只,合计计划发行规模18307 亿元,较上月的17412 亿元环比抬升5%,合计募集资金规模1526亿元,较上月的1786 亿元下降15%;其中估值方法涉及摊余成本法的426 只,计划发行规模15070 亿元,实际募集规模1278 亿元,此类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占计划募集规模的8.5%,较上月的10.2%有所下降。

      理财破净和典型产品净值变动情况

      破净方面,2024 年8 月份全市场破净产品支数占比为3.3%,环比上月的1.5%有所抬升,其中有披露规模的数据占比在1.3%,较7 月的0.5%变化略有抬升。从典型的产品净值来看,我们选取了存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固收+和纯固收产品,其净值在2024 年1 月以来稳步抬升,不过8 月末有小幅回撤,净值窄幅震荡。

      未来理财到期和进入开放期情况

      封闭产品来看,2024 年9-12 月中9 月到期量相对较高。根据普益统计,2024 年9 月到期支数在3816 支左右,其中披露规模的占比在91%左右,实际到期规模近8200 亿元,其余月份到期规模均不足6000 亿元。

      开放产品来看,由于当前开放产品开放周期较短,所以在未来三个月内进入开放期的规模都较大,尤其是最近一月。

      2024 年9 月份进入开放期的支数有3198 支,其中披露规模的占比在84%,规模超2.4 万亿元,存在一定赎回压力。

      监管政策和理财公司情况

      截至2024 年8 月末,有31 家理财公司开业。

      风险

      数据样本代表性不足。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