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汇总:科技周报:科学家验证药物球囊冠心病中长期临床效果
研究诠释光钟超辐射外差频率测量机制。郑州大学物理学院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理论诠释了光钟频率测量中可能的量子效应。首次将随机主方程应用于超辐射激光研究,修改了开源软件包源代码,实现了随机平均场方法的自动推导和求解。该研究在理论上证明了超辐射激光的优势,为进一步的机制探索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数值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
科学家发现二型糖尿病新生物标志物。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叶邦策团队研究发现5-HIAA 通过AhR/TSC2/mTORC1 轴调节肝脏胰岛素的信号转导,有效改善了胰岛素抵抗。该研究为通过工程化改造肠道微生物,维持宿主体内小分子化合物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代谢紊乱性疾病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期刊。
科学家验证药物球囊冠心病中长期临床效果。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陶凌、高超团队领衔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试验,研究了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新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中长期临床效果,这是全球首个验证药物球囊在涵盖所有血管大小的新发冠心病患者中长期临床效果的研究,也是首个由我国团队设计、领衔完成,验证我国原创心血管植入器械,被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认可的临床研究。研究证实,冠心病的治疗在大血管病变中,药物球囊不能常规替代支架;在小血管中,药物球囊可安全有效地作为支架的替代治疗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Lancet》期刊。
物理所实验合成转变温度116K 的锑基富氢超导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徐济安等团队运用自行研发集成的超高压合成和在位表征先进实验技术,首次实验合成并发现转变温度高达116K 的锑基富氢超导体,是目前实验报导的转变温度次高的主族富氢超导体。此外,研究发现,对于较大的H~H 距离,氢原子之间可以借助和非金属元素的轨道杂化实现金属化并进一步呈现高于100K 的高温超导,这为探索低压制备富氢化合物超导材料提供了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张长昆团队联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李胜海,以大宗性化学品羟基萘作为底物,采用化学合成和电化学合成相结合的策略,制备出多取代基修饰的萘醌活性分子。此外,研究团队通过原位核磁共振和离线液质联用等谱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衍生物的电化学反应机理。该研究有望为低成本、高稳定液流电池活性分子的结构设计及合成方法优化提供新思路,有助于推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规模化和实用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