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凿空:2024年中国低轨通信星座产业及海外拓展前景研究报告

李超 2024-09-14 11:53:09
机构研报 2024-09-14 11:53:09 阅读

  首先,时代背景必须

      各国对航天产业的投入,并不因经济环境的好坏而改变

      太空风险投资公司SpaceFund在7月30日的AIAA ASCEND会议上发表的研究发现,太空经济的增长最多与主要市场指数和其他投资类别的相关性很弱。分析原因是各国对航天产业的投资并不随着地面经济的好坏而增减。但是随着航天产业的日常应用逐渐增多,这个不随实体经济波动的特质有可能在10-15年后消失。

      目前这种特性很值得注意,有可能成为一些国家级基金,或一些不能亏损的产业资金的投资方向。换言之,至少未来10年内,航天产业都是各路资本的入局时期。航天产业是一个长期且确定的发展方向。

      其次,人类活动空间尺度在增大

      原本触及不到的空间,因技术进步使得人类活动逐渐增多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为卫星产业带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成本的降低和可靠性的提升使得卫星技术更加普及,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和遥感监测等领域。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海洋,卫星通信提供了重要的连接手段,而遥感技术则在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进步不仅推动了卫星产业的商业化和规模化,也为全球信息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再次,已有成功案例

      星链卫星的生产制造、星座部署与营利性

      星链在2024年有望实现66亿美元的营收,这一数字相比2022年的14亿美元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星链的成功在于其快速扩张的用户基础,以及对富裕国家市场的吸引力,用户愿意为这项服务支付溢价。目前星链面向C端和B端用户提供服务,包括住宅用户、房车、船艇,以及固定位置、移动装备、海事和私人飞机等。在此基础上还计划开通手机直连业务,进一步拓宽其商业应用场景。

      星链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SpaceX对卫星制造的精通,通过内部控制大部分制造过程,有效降低了成本。马斯克曾公开透露单颗卫星的成本可以下降到50万美金,星链具有每周建造45颗卫星的能力,并曾在一个月内发射了240颗卫星。随着星链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潜力的深入挖掘,预计其营收水平将继续增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高的商业价值和市场规模。

      最后,不予已知产业冲突

      基于特殊国情,未来天网不会替代地网,但未来应用占比会扩大当处于2024年再思考中国的的发展模式时候,已经很难在世界范围内找到可参照的范本,因此中国国内环境与产业发展方式应该被当作特殊的问题进行处理。诚然通信之于所有国家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但在中国它的重要性更高。所以在思考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时候,既要考虑技术进步,也要考虑其他众多问题,比如:通信牌照、监管方式和地面网络庞大的产业链所牵连的民生问题。

      2023年12月22日星链官方宣布全球用户数已突破230万。同时202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0.66亿,6月5G用户达到5.14亿户。但是同期,星链官方也宣布,其服务已在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上线,并且低轨通信星座对地面地区的覆盖率可以达到100%。根据市场可以查到的公开信息显示,最乐观的数字也是中国国内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国土覆盖面积不高于30%。

      所以从逻辑上看,低轨通信星座与传统地面网络,至少在十年内,不存在替代问题,彼此互为有效的补充,但这十年间,乃至更远的周期里,低轨通信星座的使用占比会不可逆的扩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