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刊:市场在何种情况下才会出现明显触底反弹?
一、市场在何种情况下才会出现明显触底反弹?
本周A 股再度走弱主要受经济数据持续低预期以及政策定力超预期影响。9 月初公布PMI 数据环比走弱,而本周一公布的CPI 与PPI 同比依然低于预期,再度反映了我国经济内需不足的现状,引发市场对于我国经济修复走弱的担忧。复盘历史经验我们发现,历史中市场悲观预期的反转或牛市的形成大多需要经济基本面好转,或者经济基本面预期的强力扭转作为支撑。在保持当前政策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所期待的中级(宽基指数上涨超过10%)以上的反弹行情,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一、强有力的流动性注入,修复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修复市场悲观预期,如2018年底,2022 年4 月,以及今年年初。若这种情况出现,市场反弹的主线或将为中小市值+科技等高弹性板块。我们认为在市场出现加速下跌等流动性危机之前出现大范围流动性注入的可能性不大。7 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我们认为这或说明管理层更希望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企稳,而非过分依靠公共资源投入。故在市场出现加速下跌前救助的概率不大。
二、政策层面推出有力经济政策以扭转经济悲观预期。每年四季度后半段至来年的两会期间,市场或逐步开始预期第二年的经济政策。若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市场再度出现经济政策“反转”,即新的财政政策出台,则市场的主线或将为有色、地产等顺周期板块。
就当前来看,市场之前较为期待9 月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对于大力度增发国债的政策,但会议并未出现相关表述,而是审议了延迟退休草案。国内经济政策一般制定的时间段主要是: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7 月年中政治局会议(微调),其他时间段一般不会轻易变化,故本次会议出现政策大范围调整的概率较小。
需注意的是,落实好年初已经制定的特别国债、专项债是年中政治局会议的明确要求。此外,“防风险”下,“六保”的投入亦会加大,但是,对于公务员等微观主体的薪酬体系及消费能力,依然以“过紧日子”为核心要求,较难出现较大力度财政宽松。
二、投资建议
今年下半年在总量政策定力与金融强监管大方向下,整体依然要以稳健为主基调。
当前时间点,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有“新质生产力”属性的公用事业细分:核电、电信运营商等,以“攻守兼备”。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调控不及预期,产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考虑到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市场情绪不稳定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