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周度观察:关于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思考
核心观点
伴随MLF 作为政策工具的作用逐渐淡化,我们认为央行或通过国债买卖工具更多承担流动性投放职能。往后看,央行国债买卖或对短期国债带来更多买入支撑,或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向牛陡方向继续演绎。
从MLF 到国债买卖
央行于2014 年9 月创设中期借贷便利(MLF),此前MLF 主要体现两方面政策职能,一是以1 年MLF 利率作为中长期市场利率的锚点,对国债利率等市场利率起牵引作用;二是央行可通过MLF 的方式向商业银行、政策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往后看,前者利率锚点的作用或将逐步被7 天逆回购利率替代,关于后者流动性供给职能,我们认为国债买卖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上述角色。
解析国债买卖与流动性投放
关于国债买卖与流动性投放,我们认为以下要点值得关注:第一,在国债买卖交易中,伴随国债所有权让渡,一级交易商所能获得的基础货币可视为长期或无固定期限,不会像MLF 那般到期后面临续作压力;第二,央行通过国债买卖会直接影响不同品种国债的供需,进而对国债收益率产生直接影响;第三,站在商业银行角度来看,通过国债买卖获得流动性的成本低于MLF;第四,国债买卖或可帮助央行更好地进行收益率曲线结构管理;第五,资金利率与市场利率的传导方式或发生变化,表现为短期国债收益率→资金利率→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传导机制。
国债买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推演
我们试图沿着流动性投放的思路对央行国债买卖行为进行情景分析,需要明确两项重要假设,一是关于9-12 月4.28 万亿MLF 到期后如何续作,我们综合考虑3-8 月MLF 净回笼率和后续淡化MLF 政策工具的意图,给定10%、20%、30%三种净回笼率假设。二是关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投放的补充,我们按照不降准、降准25BP 和50BP 的三种情形考虑,对应通过降准释放0、5000 亿、10000亿流动性。我们假定后续流动性保持稳定,根据MLF 净回笼量=降准释放流动性+国债买卖释放流动性的替代方式进行推演,可以看到,在假定20%回笼率和一次25BP 降准的中性预期情景下,央行需要进行3560 亿国债净买卖以维持中长期流动性水平不变。考虑此前短期国债日均交易金额,后续中性情景所带来的净买入规模或达到此前日均成交金额的约15%。
综上,基于央行逐步通过买卖国债替代MLF 进行流动性投放的预期假设,或将带来相对可观的短期国债增量买入力量,或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向牛陡方向继续演绎。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超预期边际变化;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并形成负反馈。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