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波”不再低波:红利后续机会如何

陈洁敏 2024-09-17 11:07:17
机构研报 2024-09-17 11:07:17 阅读

  深度解剖本轮红利调整背后原因,短期交易层面,为何年中易有回调

    1) 交易面:此轮红利演绎中不可忽略交易因素的影响。过往长期以来红利主要是配置盘为主,即使当下与很多板块相比其成交活跃度绝对值仍不高,但是今年从时序分位上比,确实常见交易筹码短期集中度提升,带来红利交易风险扩大。

      2) 资金面:与交易面相辅相成,当我们前期反复强调增量资金逻辑,以及将险资代表的增量资金定义为“配置型”时,殊不知,短期来看,增量资金或也是“波动项”而非“稳定项”。

      穿透保险持仓中报前十大流通股东口径统计险资股息率3pct 以上个股持仓占比较一季度有所下滑。背后并不全来自于主动调仓,而是重仓中不少“高”股息率资产在一波上行后股息率不再具备较强吸引力。

      3) “套息”交易:季节效应上看,历年来6-7 月份红利易跑输成长,背后跟每年个股年报分红股权登记和股利发放节奏相关,在个股分红前进入布局股权登记日后退出是常见操作,带来短期股价波动。

      红利内部不同资产的定价逻辑到底有何不同?

      1) 景气度无效?当基本面走弱,高股息率或是“价值陷阱”,回归根本A 股上市公司分红能力和意愿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盈利能力。红利内部确实有些资产由于商业模式和企业属性,具备一定“弱经济周期性”,但是本质也是基于“业绩确定性”来定价。

      2) 安全边际和性价比:存量博弈下,风格比较和资金利用效率较为关键,且红利筹码主要集中在“绝对收益”要求资金中,一旦股息率-长债利率性价比下滑,或者是资本利得损耗风险大过股息回报,资金或更倾向于选择低仓位运作。

      红利还能持续吗?会不会有成长-红利的切换

      1) 怎么理解红利资产?狭义上看,如若以中证红利成分作为红利资产的代表,近十年来,内部行业结构基本以【金融+周期】为主,从这个角度看,讨论红利持续性成了讨论限定的这类红利资产的持续性,另当别论;但是广义上看,当分红普及度提升,当消费、制造等板块股息率普遍开始超过周期和公用事业等,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红利资产可能并非彼时红利资产。

      2) 回归初心,这两年为何红利风格能长期占优?1)低利率环境和弱景气现实;2)新“国九条”等政策要求下,对于企业加强股东回报的强约束;3) 保险等长期资金“资产荒”及会计准则调整下配置偏好变化。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了吗?如若没有,红利长期逻辑即在。

      风险提示

      本文统计均是基于历史数据并不代表未来表现。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