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信用风险系列之二:财报质量与反财务舞弊

王明路/陈婷婷 2024-09-18 09:35:11
机构研报 2024-09-18 09:35:11 阅读

核心观点

    转债信用风险评估有较大部分建立在可信的发行人披露的财务报表上。上市公司可能在几种动机驱使下选择财务造假。总结常见的财务造假情形,提出可观测的指标,帮助投资人辨析财报质量。

    上市公司质量严监管正在进行时,反财务舞弊研究具有必要性。

    2024 年,新“国九条”及其配套制度相继发布后,要求加大退市监管力度,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截至2024 年9 月,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股票个数和退市个数较过往几年同期有所增加。转债信用风险评估有较大部分建立在可信的发行人披露的财务报表上,本文总结常见的财务造假情形,帮助投资人辨析财报质量。

    上市公司什么时候更易存在财务造假/粉饰的冲动相较于非上市企业,上市企业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其信息相对公开,但个别上市公司仍然会选择财务造假、财务粉饰的动机可归类为规避处罚、业绩考核、维持股价、信贷需求。这些动机落在实际操作中,面临退市、多年经营不善、大股东股权质押高、控股股东/关联方易发生占用非经营性资金的情形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存在财务造假和财务粉饰。

    我们总结出2 条常见的财务造假路径。第一,虚增利润,进而需要虚增资产和改换现金流科目配合。第二,虚增资产以及改换现金流科目配合。两条路径刚好契合信用风险中对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考量。

    首先,伴随着营业收入、利润的虚增,资产科目中也将对应虚增。(一)虚假贸易业务虚增利润,虚增应收账款、存货。

    其次,虚增营收和利润的方法还可通过增加其他利润。(二)虚构股权转让交易通过虚增投资收益;(三)现金流体外循环通过虚增预付账款和利润。

    再次,虚增营收和利润的方法还可通过减少费用。(四)成本费用资本化降低营业成本;(五)计提减值不当降低减值损失。

    最后,在资产负债表之内,可能虚增现金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考虑到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上市公司可能虚增现金类资产增强偿债能力,也可能通过虚增非流动性资产增加资产规模。(六)虚增现金资产;(七)存贷双高:(八)通过在建工程虚增非流动资产。

    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改善持续性不足;债市超预期调整;海外流动性宽松节奏弱于预期;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