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结构周度跟踪:长债利率破前低前后的机构行为变化

唐元懋 2024-09-18 13:48:37
机构研报 2024-09-18 13:48:37 阅读

本报告导读:

    从机构行为看,短期内交易类机构仍在等待参与可能支撑下一轮利率下行,但长期中也需要谨防金融机构挤水分减少债券配置。资金自然走松的可能性较低,需求更为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

    投资要点:

    前一周(9月9 日-14 日)债券市场利率出现明显下行,但资金利率和存单利率下行有限,我们认为从前一周利率下行的机构行为看,首先,前一周长债利率突破前低,但相关债券除了2400101 外,并未出现明显放量,不同机构间换手量也较小。大部分机构还是处于持券的状态,少量流通盘交易定价利率下行。这可能意味着短期中配置盘仍然有较强的持仓需求,而本轮下行中仍有较多机构未能入场参与,它们在降息降准后形成的买入力量可能带动利率进一步下行突破2.0%位置。但同时也要注意金融时报在近期重申淡化机构的规模效应思维,这使得本轮利率下行中银行的跟进参与较少,这种现象可能持续,甚至在年末转为兑现浮盈的操作。

    其次,8 月以来,存单和资金利率持续偏高,但短债利率下行较快,这跟大行大量买入短债有关。我们认为这种买入短债卖出长债的行为,类似于对短债市场定向投放资金,但这种投放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不可能无限制使用。后续仍然可能依赖央行的全面释放资金,如降准和降息等。

    5 月以来大行发行存单明显放量超过历史同期,截至9 月14 日,大行存单发行量占计划额度的比例已经较高,增发空间较窄。受到规范手工补息的影响,大行在5 月起开始增大存单的发行量,大行存单存量不断提升,在9 月超过股份制银行成为第一大存单存量银行,这在历史上相对少见,因为一般而言股份行由于吸储能力偏弱会更加依赖存单的发行。如果后续降准25BP,释放5000 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对大行存单发行压力构成利好,但要使得存单利率充分下行与短债解决倒挂问题,可能需求降准50BP+降息。

    总之,从本轮的利率下行中的机构行为看,我们认为:(1)本轮利率下行中机构换手未放量,这在短期内可能造成后续降准降息后,跟进买入的机构增加推动新的利率下行至2.0%左右,但也需要注意是否这意味着部分机构(特别是银行)减少了通过买入扩规模的意向,可能在年末反而形成止盈式卖出;(2)从银行卖长买短操作,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可能持续性存疑,后续仍然需求全面的降准降息操作;(3)从大行存单额度使用看,25BP 降准对市场资金利率的利好有限,50BP 降准+降息可能创造增量利好,而从金融挤水分的进度看,大行存款流出可能有一定持续性,如果降准不够充分,资金波动可能持续扰动债市。

    风险提示:无法穷尽所有指标、数据反应过去信息供参考、一般规律不完全适用于极端情形。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