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观察9月第2期:海外在交易降息 还是在交易衰退?
本周基本面观察
本周观察聚焦海外市场。
近期海外市场在交易衰退和交易降息之间经历了好几轮反复,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降温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分化,早周期指标和晚周期指标存在分歧,使得数据本身的波动性增大、甚至出现互相矛盾的现象,交易逻辑也因此频繁切换。往前看,美国经济前景如何,究竟是软着陆和降息交易更为主导,还是硬着陆和衰退交易更占上风,我们在此进行讨论。
当前美国经济的运行其实对应两条逻辑。
一条是早周期逻辑,在当前更为主导一些,对应的是高利率的制约和财政边际退坡的影响。数据上,主要体现在两大类别的回落最为显著——利率敏感部分+财政关联部分,比如,制造业PMI(利率敏感)、地产销售和投资(利率敏感)、耐用品(利率敏感)、企业资本支出(利率敏感+财政关联),这些指标的回落幅度均相对更为明显。非农降温,萨姆法则触发,商品相关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等行业的拖累更为明显。反映到资产价格上,必选消费跑赢可选消费,早周期的铜价更早下跌。
另一条是晚周期逻辑,当前仍有一定强度,但也呈现出一定的降温趋势,对应的更多是经济后周期的部分,比如居民收入、服务业等。主要表现为,前期居民超额储蓄消耗完毕之后,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减弱,服务消费增长也趋向放缓。对应到资产价格上,明显偏晚周期的油价在近几周的下跌更为明显。
往前看,这两条逻辑如何演绎?
(1)早周期逻辑存在改善契机。
货币的角度,下周美联储降息基本落定,有一定的“预防式”意味。一方面,我们预计本轮美联储降息对经济的传导应相对顺畅:一是,当前美国宏观杠杆率较为稳健、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一些杠杆部分如地产、资本开支等修复空间相对充足;二是,近几个月的非农数据中平均时薪涨幅仍有韧性,利率条件的变化可以较好地传导至耐用品消费等环节;三是,高利率期间投放的固定利率信贷相对略少,降息对整体融资成本的传导速度预计比加息期间更为迅速。另一方面,从政策灵活度的角度看,降息本身是内生的,后续若经济回落速度超出预期,降息幅度也会相应增大。因此,本次“预防式”降息或能够较好地规避经济失速风险。
财政的角度,预计在大选前以维持现状为主。而再往前看,无论是特朗普的减税政策、还是哈里斯的支出政策,都可能意味着边际上的力度加强。
(2)晚周期逻辑可能仍在传导过程中。
晚周期逻辑更多体现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降温更多受到移民等供给侧因素影响,永久性失业、时薪涨幅等指标反映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健。
但从劳动力供需来看,以就业+职位空缺-劳动力人口衡量的供需缺口依旧在收敛趋势之中,劳动力市场正向松弛方向演绎,就业人数、就业结构、时薪等数据并非反映不足,而是可能会有滞后性。
而服务业目前看强度仍相对较高,但超额储蓄消耗完毕+时薪传导+通胀回落不确定性,实际收入可能仍在回落通道,向服务业等晚周期指标的传导可能尚处于前期阶段。
综合来看,作为美国经济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服务业等晚周期类别的传导可能仍在进行中,经济尚处在着陆过程中。
不过,利率敏感+财政关联等早周期类别存在改善契机,经济全面共振下跌的概率不高,软着陆和降息交易仍是基准情景,且当前可能正处于软着陆的前期阶段。
当然,还需要提防几点:
第一,美联储降息的节奏还存在不确定性,且可能会滞后于数据表现。若降息的速度慢于晚周期类别的传导速度,不排除非农、收入、零售、服务业等数据出现阶段性的加速弱化迹象与衰退特征,衰退交易可能会在某些时点上再次占据上风,交易逻辑的切换并未结束。不过,降息与经济的内生性可能很快将衰退交易重新拉回降息交易的逻辑。
第二,美国大选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总统候选人辩论后,哈里斯支持率有所上升,但若出现分裂国会及“跛脚鸭”总统,后续财政力度可能会受到制约,可能拉长着陆过程、或加大着陆深度。
第三,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是软着陆的重要支撑因素,近期按揭住房贷款违约率有所上升、美股波动率提高,资产价格波动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需要关注。
后续国内外关注点
(1)政策窗口期,最近的几个关注点:一是,关注可能公布的周五金融数据及周六经济数据,及对政策预期的影响。
二是,“金九银十”地产销售成色有待观察。三是,下周公布LPR 报价,关注降息预期博弈。四是,关注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预期能否落地及如何落地。
(2)FOMC 利率会议下周召开,降息已基本确定,目前市场预计降息25bp 的概率相对更大,关注降息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降息交易”的后续演绎。
(3)近期日元持续升值,关注下周日本央行的利率决议与日元走势。
(4)总统候选人辩论后,哈里斯支持率有所上升,继续关注美国大选选情。
风险提示:地产修复节奏不及预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