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系列深度之十五:AI算力软件生态:难以突破吗?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2024H2,国内AI芯片厂商产品密集迭代,软件生态是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兼容CUDA路线海光信息、以及自成体系路线华为昇腾为国产厂商中进展最快,用户使用体验佳,新产品有望更快放量。
原因及逻辑
AI开发框架:Pytorch、Tensorflow双寡头,且逐渐与AI芯片解耦。
GPU编程平台:训练端,每家AI芯片均自有GPU编程平台软件,其中英伟达CUDA具备先发优势,形成一定的生态壁垒。其他厂商与英伟达竞争采用2类方式:1)兼容英伟达CUDA,典型代表是AMD、海光信息;2)自成体系:代表厂商华为昇腾、寒武纪。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市场认为,英伟达CUDA生态壁垒难以突破,一方面是其与AI开发框架厂商的紧密支持,另一方面是CUDA中众多的针对性优化,和庞大的用户群体(迁移其他平台需要学习成本)。
我们认为,1)AI开发框架正在逐渐与英伟达CUDA/硬件解耦,开始原生支持AMD、华为等厂商产品,这一方面的壁垒逐渐瓦解;2)GPU编程平台的学习成本和针对性优化,确实仍需要人才、用户、资金和时间的积累,但并非坚不可摧,且国产厂商如华为昇腾、海光信息均已有较快进展。
风险提示:AI芯片产品迭代进展不及预期;国产厂商软件工具用户习惯培育周期长;AI应用长时间无爆款,影响AI算力需求。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