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转债后市怎么看?
8 月22 日,转债结束为期三个月左右的下跌,随后开启短暂反弹,本文分析了这轮转债反弹的特征,并给出后续转债市场的操作策略,以供投资者参考。
8 月22 日,中证转债收于364.4 点,结束为期3 个月左右的下跌。回顾3 个月的下跌,权益是主因,5 月20 日至8 月22 日,上证指数和中证转债分别下跌10.2%和9.8%。信用风险有扰动,5 月20 日岭南转债下修公告中提示现金流紧张,恰好处于中证转债上涨的峰值,此后中证转债开始下跌;8 月14 日,岭南转债违约,中证转债下跌明显,8 月14 日至8 月22 日,中证转债的下跌幅度达2.6%,超过上证指数(下跌幅度0.1%)。
8 月22 日达到低点之后,转债短暂反弹。从沪深交易所持仓看,参与者或主要是私募等机构。从沪深交易所持仓看,相比5 月末,8 月末主要是基金和保险机构转债持仓面值增加,分别增加61 亿元和44 亿元,其余主要机构均减持,其中企业年金和券商自营减持明显,分别减持66 亿元和64 亿元。基金增持,从结构上看,或主要是私募基金和ETF 增持贡献为主。上交所披露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数据,8 月末,上交所基金转债持仓面值相较5 月末增持了36 亿元,其中公募基金面值减少了14 亿元,私募基金则大幅增加了50 亿元;从ETF 看,8 月末,市场上可转债ETF 份额和规模相较5 月末增加了9.56 亿份和92.37 亿元。而公募基金面值增加不大或主要是6 月以来,权益整体下跌,市场对含权资产缺乏信心导致基金赎回。
从8 月22 日到9 月6 日的反弹市场表现看,反弹的标的集中于中低价转债、小市值正股对应的转债。存续535 只转债中,涨幅大于5%的有121 只转债,从评级看,涨幅大于5%的转债主要集中在AA-、AA;从正股市值看,主要集中在正股市值小于80亿元的小市值股票对应的正股;从转债价格看,121 只转债主要为110 元以下的中低价转债;从转债平价看,涨幅大于5%的转债主要集中在90 元以下的低平价转债。
当下转债市场已经到了相对低位,无论是估值还是价格都已经到了相对低点,转债具备配置价值。但同时,转债坚定上涨需要权益市场催化,短期内转债或仍是震荡状态,基于此判断,我们认为当下两类策略或较为合适,一是个券方面寻找中报绩优转债;二是对于负债端稳定机构的“高YTM”策略。
中报业绩绩优转债:
1)存续531 只转债中,311 只转债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且其中234 只转债Q1、Q2 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包括建筑装饰、通信、国防军工、美容护理等行业。24Q1 及24Q2 均实现增长,且转债个券较多的行业主要为电子、汽车、基础化工和医药生物等,单季度及上半年行业营收增速均在18%以上。扣非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及Q1、Q2 扣非净利润均实现增长的有170 只转债,主要分布在医药生物、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等行业转债,增长幅度多数在100%以上,且基础化工、银行、环保等行业 Q2 扣非净利润增速高于Q1。
2)2024 年6 月末,非受限货币资金对转债余额覆盖倍数大于1 倍的转债有265 只,且相比3 月末,覆盖倍数进一步提升的转债有117 只。22 只转债的覆盖倍数由不足1倍提升至1 倍以上,包括聚飞转债、鲁泰转债、奇正转债、九洲转2 等。240 只转债3 月末和6 月末转债余额覆盖倍数均在1 倍以上,且6 月末覆盖倍数进一步提升的个券有95 只,包括张行转债、 福能转债、中信转债、鼎胜转债等。
3)综合营业收入、毛利率、净利润增速,中报绩优转债主要有29 只,包括长汽转债、温氏转债、山石转债、洁特转债等。
高YTM 策略:
1)经过这一轮的下跌,转债YTM 快速增长,截至9 月13 日,偏债型转债YTM为4.02%,较5 月末增加233bp,处于2018 年以来92%分位数水平。对于考核周期较长、负债端稳定的机构而言,高YTM 策略依然是当前可选的策略。高YTM 策略可以获得较高的到期收益率,同时也有可能获得转债价格上升时的资本利得收益,而在预期震荡的市场背景下,较高的到期收益率确定性较强。
2)我们筛选债项评级AA-及以上、剩余期限2.5 年之内,YTM 在2.5%及以上的转债,同时考虑退市风险及转债到期偿还风险,共有28 只转债符合高YTM 标的的要求,包括长久转债、维格转债、大丰转债、柳药转债等。
风险提示:股债市场超预期调整;数据更新不及时及提取失误等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