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双重底线”:推动权益投资参与转型金融实践
转型金融需要权益投资发挥更大作用
1)企业是转型主体,意味着转型金融需要权益投资的支持。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创造绿色资产、做增量,目标清晰,决策简单,政府配置资源效果较好;而转型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棕色资产、调存量,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转型路径差异较大,加之减排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高,政府难以详尽地进行规划,决策主体最终还是企业。企业、项目、技术三类转型资产中,相比信贷、债券,权益投资更加灵活,与企业的匹配度较好。
2)权益投资在转型金融中具有其独特优势,是我国以债权为主的绿色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一是在紧信用背景下,权益融资可以避免增加融资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财务负担。二是权益投资可以通过尽责管理等,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假转型”的风险。三是权益投资可发挥耐心资本优势,支持大量尚未成熟的新兴低碳技术创新。
难以兼顾的“双重底线”:权益投资参与可持续金融的实践、挑战及原因1)“双重底线”原则,指在投资中满足可持续目标的同时,能够提供不低于,甚至超过市场基准的投资回报。作为理性的可持续资产管理人,“双重底线”是其追求的理想状态。按照我们总结的五因素模型,可持续投资规模的变化,其驱动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偏长期、见效缓慢但持续性强,指社会公众对可持续活动的要求从生产、消费扩展至财富管理,并影响监管推动主权基金、养老金等公共资本参与可持续投资;另一类偏短期、见效快但持续性较弱,规模的增长来源于资本市场对可持续产品概念、主题和业绩的欢迎,尤其是业绩。我们认为,当可持续投资产品能够兼顾可持续目标和投资回报,资产管理规模将同时吸引公共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快速流入,正如2015~2021 年,全球ESG基金良好的业绩助推可持续投资管理规模的大幅提升。欧洲、美国权益ESG基金年化增速超过22%,几乎达到非ESG权益基金增速的2 倍。
2)2022 年,可持续投资业绩、规模双升的趋势遇到挑战,“双重底线”面临现实挑战。一是ESG产品资金端遇冷,美国ESG产品自2022 年第一季度以来,12 个季度中有11 个季度流出,出现连续7 个季度持续流出的情况。二是业绩下滑加大了社会公众对可持续投资的分歧,进而影响政策变化,美国“反ESG”趋势冲击双重底线。三是在业绩下滑和政策变化的双重影响下,部分美国资产管理机构淡化可持续目标,欧洲则受《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实施影响,主动降级部分“深绿”产品。
3)“双重底线”困境的思考:投资中的“好人约束”与“电车难题”。可持续投资追求双重目标——可持续目标和投资回报,不仅在投资管理层面增加了约束,而且使管理人在双重目标冲突时,面临困难的抉择。在投资管理层面,与众多投资策略类似,ESG策略也难以回避周期带来的业绩波动;在目标抉择层面,业绩目标的刚性特征使得面临困难时,管理人更容易放弃可持续目标。
权益投资参与转型金融需要重塑“双重底线”
1)相比绿色投资,转型投资兼顾“双重底线”的难度更大。第一,投资目标方面,企业层面如何科学设定转型目标尚缺乏统一方法论,为投资产品设定清晰、定量的转型投资目标带来困难。第二,投资范围方面,转型投资可投范围整体超过绿色金融,有利于提升投资回报。第三,投资策略方面,转型标的识别难度大,转型指数的构建遇到挑战,可能无法有效提供锚点作用。第四,信息披露方面,转型信息前瞻性强且更难量化,给转型投资带来挑战。
2)权益转型投资重塑“双重底线”具有必要性。对于转型金融而言,无法兼顾双重底线,牺牲转型目标的后果就是假转型,即资金滑向棕色资产,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3)权益转型投资如何重塑“双重底线”?我们认为应该从转型投资的特点出发,一是明确转型目标不能妥协,且尽量选择定义清晰、可量化的转型目标。二是调整、完善投资回报评价标准,考虑使用风险调整后收益,并适当拉长投资回报考核期限。
新“双重底线”约束下,探索权益投资参与转型金融的路径1)基于“适配性-影响力”框架对比三类主流金融产品:公募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与转型金融的匹配程度。影响力层面,公募基金在管理规模、透明性、可复制性均占优,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一级市场,持股比例较高,持有周期较长,对被投公司的影响更为直接。适配性层面,股权投资风险偏好更高、流动性要求更低,比证券投资更加匹配转型金融的特点。相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匹配有效投资者、将管理报酬挂钩可持续目标方面占优。
2)在国内外转型投资产品实践中,私募股权投资领先。海外,领先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开始部署转型投资。国内,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积极布局转型金融,充分发挥耐心资本的引领作用,混合融资等支持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式在国内也已有相关实践。可持续证券私募基金案例相对不多,长期资本对相关产品的“从0 到1”的起步阶段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3)中国转型投资的试点与发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产品,试点培育证券投资产品。同时,明确转型标准、加强转型数据基础建设、出台政策工具支持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为资产管理人实现转型投资新的“双重底线”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一,在转型投资的起步阶段,充分发挥耐心资本的引导示范作用,继续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探索试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第二,在转型投资的加速成长阶段,则应发挥公募基金受众广泛、可复制性强的特点,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转型投资。具体产品形式上,建议重点关注指数化产品和低碳转型REITs。第三,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均需要相关政策工具支持,两者都很重要。支持转型活动的政策工具主要目的是提升其经济性,主要包括减排政策、碳市场等。支持转型投资政策工具则主要是与金融产品募资、投资相关的制度建设,包括IPO制度、公共资本投资规则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历史数据不代表对于未来的预测。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