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日报:8月央行国债买卖怎么做的?影响几何?

周冠南/宋琦 2024-09-20 19:10:18
机构研报 2024-09-20 19:10:18 阅读

  8 月30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国债买卖业务公告,称2024 年8 月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 亿元。而当月央行报表显示对中央政府债权科目明显上行(环比增加5070 亿元),引发市场关注。

      央行操作:买了多少短债,卖了多少长债?

      综合考虑“对中央银行负债”及“其他负债”科目的变化,央行或是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的:买入5070 亿元短期国债,借券方式卖出4070 亿元长期国债。

      (1)买入短券:参考历史央行现券买卖的记账方式,央行公开市场现券买入归集在资产端“对中央政府债权”科目下;全月增加的5070 亿元或主要为公开市场买入的短期国债。(此处考虑央行自身卖出长债规模有限,做简化考虑,实际央行所买入短债规模应大于5070 亿元)

      (2)借券卖空长债:参考金融机构债券借贷会计处理,融入不入表,债券卖出后表内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央行通过一级交易商借入的长债或同样在表外进行记账,二级市场卖出后或体现在负债端“其他负债”项下。从规模来看,8 月“其他负债”增加4802 亿元,考虑季节性规模环比小幅多增,或主要包含卖出的4070 亿元长期国债。

      流动性:总量和结构如何影响?

      (1)总量:现券买入投放基础货币5070 亿元,卖空时回收基础货币4070 亿元,轧差后当月基础货币净投放1000 亿元。

      (2)结构:与MLF、OMO 等工具从“央行-银行-非银”的流动性传导链条不同,现券买卖的流动性影响取决于机构的底层买卖行为。

      把全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所包含的三类机构为央行、大行和其他机构,已知流动性等式:央行(买/卖)=大行+其他机构(卖/买),其中央行基础货币增减根据报表变化(买短投放流动性5070 亿元,卖长回笼流动性4070 亿元)、其他机构行为参考二级市场国债净买入数据可知(卖短获得准备金2557 亿元,买长消耗准备金3507 亿元)。倒算可知,大行卖短债补充现金或超储2513 亿元,接手长债消耗563 亿元。综合来看,8 月央行或通过现券买卖方式向大行补充1950 亿元超储,消耗其他机构950 亿元准备金。

      债市影响:短端快速下行,带动债市走强,持续关注央行操作选择(1)关注央行选择:9 月以来,短端快速下行后,打开长端空间,考虑收益率下行接近2.0%关键点位,关注央行是否减少短端国债买入规模控制流动性投放。结合二级市场成交数据来看推测近日央行买短债的规模或有所缩减。近日大行3 年以下短期国债的单日净买入规模由此前的200 至300 亿元大幅下行至9 月18 日的-7 亿元。

      (2)此外,央行买卖加大流动性跟踪难度,或可主要关注重点个券的买卖情况以及关键期限的国债二级交易规模数据。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意外转向,央行调控曲线结构。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