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汇总:科技周报:“既强且柔”的奇异金属研制成功

赵子健 2024-09-21 12:16:07
机构研报 2024-09-21 12:16:07 阅读 409

  物理所搭建拓扑量子磁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杨锴团队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极低温矢量磁场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以单原子精度构筑了具有多体拓扑物态的人工量子磁体,实现了二聚化的自旋1/2 反铁磁海森堡模型的量子模拟,该人工量子系统为多体拓扑态的量子模拟提供了固态研究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

      新研究提升人工智能决策算法适用性。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合作,通过网络化结构解耦系统的全局动态特性,首次在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中实现高效去中心化协同决策,使智能体能独立学习局部状态转移、邻域信息价值和去中心化策略。此外,研究团队在较为复杂的城市交通和电力网络中,对包含数百个智能体的场景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与中心化多智能体学习方法相比,去中心化的方法可将信息交换成本降低70%或更多,样本效率可提升50%以上。该成果对于将人工智能模型扩展到大型电力网络、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等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具有重要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期刊。

      科学家揭示二甲双胍延缓灵长类衰老机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基于自主构建的人类细胞衰老研究体系,揭示了二甲双胍激活转录因子Nrf2 并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新活性,证实了二甲双胍具有系统性和多靶向性的衰老干预效果,建立了通过单一药物干预逆转灵长类衰老的新模式为延缓衰老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路径,为未来实现健康老龄化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

      “既强且柔”的奇异金属研制成功。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基于此前应变玻璃的基础研究成果,通过一种可规模生产的三步热机械处理工艺,在商用Ti-50.8Ni 合金中实现了一种带有两种马氏体“种子”的独特应变玻璃状态DS-STG,能在-80℃到+80℃的宽温域和大应变下均保持“既强且柔”的特性,有望在变形飞行器、超级机器人、人工器官等未来技术领域得到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碳氧化钼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孙剑和俞佳枫团队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一步合成了亚稳态不饱和氧化钼催化剂,解决了传统碳化钼催化剂在反应中易被氧化失活的问题。研究发现,反应原位诱导产生的碳化钼活性相的催化性能均优于传统碳化方法预先合成的碳化钼催化剂。进一步,该研究揭示了在该碳化钼催化剂上CO2 活化过程遵循新的碳化—氧化循环反应路径。该成果为低成本碳化钼催化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hemistry》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