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周跟踪:医药政策市 A+H分化走向何方?

孙建/司清蕊 2024-09-22 09:35:23
机构研报 2024-09-22 09:35:23 阅读

投资要点

    周思考:医药政策市,A+H 分化走向何方?

    从A+H 股走势看,本周(9.16-9.20)医药生物A 股与H 股走势差异较大,其中A 股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下跌0.79%,港股医药(中信)指数上涨3.1%。以个股表现看,A 股中医药商业及中药相关个股涨幅较大,仿制药及创新药相关标的,如科伦药业、贝达药业、恒瑞医药以及普利制药等跌幅相对较大;而H 股本周创新药械如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先健科技、威高股份等均有相对较好的涨幅。

    从事件层面看,本周(1)美联储降息。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 月18 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 个基点;(2)2024 年9 月20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节省医保资金及群众就医支出;(3)2024 年9 月14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发布2024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专家评审结果的公告》,医保谈判整体趋势收紧预期下,A 股药品相关企业股价波动。

    分析政策驱动下,A+H 股走势差异的具体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影响更多体现在H 股板块;另一方面,或也与H 股创新药械的估值相对更低有关,港股创新药械已经经历了相对长时间、大幅度的股价调整,整体看来H 股估值低于A 股,其中化学制药板块A 股整体市盈率26 倍(H 股12 倍)、医疗器械板块A 股整体市盈率24 倍(H 股15 倍)、医疗服务板块A 股整体市盈率23 倍(H 股15 倍)、中药板块A 股整体市盈率21 倍(H 股10 倍)。同时有些龙头标的资产也相对更优质,尽管这种优质在业绩低增速预期下调整较多,但整体的业绩增长的持续性更好,主要驱动来自产品梯队更完善,也就是增量产品布局更多。

    我们认为,个股胜于赛道,始终看好供给格局更好的医药资产,同时边际上逐步看好具备较丰富创新管线的医药龙头,特别是H 股低估值公司,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合联、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等。

    行情复盘:板块持续回调,成交额下降

    涨跌幅:本周(2024.9.16-9.20)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下跌0.79%,跑输沪深300 指数2.11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倒数第1 名。2024 年以来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累计跌幅26.4%,跑输沪深300 指数19.7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涨幅中排名倒数第4 名。

    成交额下降:截至2024 年9 月20 日,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1212 亿元,占全部A 股总成交额比例为7.2%,较前一周减少1.2pcts,低于2018 年以来的中枢水平(7.9%)。

    板块估值回落:截至2024 年9 月20 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2.1 倍PE,环比下降0.15。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111%,环比下降5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44.2%)。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本周(2024.9.16-9.20)医药子板块中医疗服务(+1.7%)、医药流通(+1.7%)、中成药(+0.9%)上涨,其他子板块下跌,其中化学制剂(-3.0%)、医疗器械(-1.8%)跌幅较大。

    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本周(2024.9.16-9.20)医药子板块中医药商业(+2.0%)、中药(+1.6%)、CXO(+1.2%)、生物药(+0.1%)上涨,其他板块下跌,跌幅前三为创新药(-3.7%)、科研服务(-2.0%)、API 及制剂出口(-2.1%)。个股来看,医药商业板块中老百姓(+9.5%)、益丰药房(+5.1%);CXO 板块中药明生物(+15.9%)、方达控股(+6.9%);中药板块中太极集团(+4.8%)涨幅较大。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国内医药行业处于供给侧改革的深水区,创新升级、渠道结构变化,成为主要方向,这个过程中,医院院外产品更受益于老龄化加速趋势、创新药械鼓励性政策影响下进入兑现期,更重要的是,随着医疗环节改革的深入,我们判断医药价值链也将发生比较大的重构,这个过程中,处方外流、医药CSO、各环节集中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也将呈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板块配置上,我们认为:个股胜于赛道。自上而下看好高质量突破的赛道,包括眼科/体检服务、资源性中药OTC/血液制品、专科化药、新业态拓展的医药商业公司;自下而上我们提示不要忽略一体化拓展的优质原料药、仿创类CXO、海外突破和国内行业持续规范中的医疗器械企业的投资机会。

    行业最新观点:供给出清,稳就是对

    医药中报后,诊疗复苏、医疗反腐基数及“四同”、设备更新、DRG2. 0、中成药集采等政策推进节奏,共同影响行业业绩增长预期,我们认为有增量也有结构调整,医药整体“供给出清”窗口的判断没有变,这个过程中医药稳健资产依然是重要布局方向,特别是三条线:①医药格局较好的细分领域:大输液、精麻药、医药流通、血制品等;②供给出清较早的领域:中药、化药(包括原料药)、耗材、设备(按出清节奏从早到晚排序);③创新或出海及家用药耗、设备领域。

    落实到具体投资建议上:

    我们看好资源/品牌/牌照属性的公司,比如羚锐制药、东阿阿胶、同仁堂、华润三九、天坛生物;

    我们看好专科化药、产品迭代能力验证过的公司增长韧性,比如恩华药业、科伦药业、九典制药;

    更加重视原料药行业在下游制剂供给侧出清过程中的机会,比如奥锐特、仙琚制药、普洛药业;

    看好具备产品持续迭代能力,ROE 水平较高、估值较低的出口器械公司,比如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新华医疗;

    同时强调处于微利的医药流通公司集中提升趋势,看好央国企的机会。比如上海医药、九州通。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业绩低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