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行业简评报告:新国标意见稿发布 影响几何?
核心观点
电动自行车24 版国标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作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最为核心的产品标准,新国标的修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未来一段时间厂家电自产品设计范式和框架,更在间接维度影响了未来一段时间行业的需求规模和市场格局,因而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来看,最新版意见稿在对产品做出了更为严苛安全要求的同时,及时将重量、脚蹬等限制要求做出适当放宽,从而更好满足用户合理化产品需求。
事件:
2024 年9 月19 日,工信部正式发布24 版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整体指导原则即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防火公共安全,围绕相关产品安全等维度要求给出更为严苛的标准,同时适当放宽特定要求,从而更好满足用户合理化需求。
简评
一、内容修改较多,整体原则是更安全、更实用1)高防火阻燃性能:完善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使用塑料材质部件总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5.5%。
2)安装永久性耐高温识别代码标识:一旦车辆发生火灾事故后,能够帮助相关调查人员快速识别车辆信息、溯源追查产品质量问题。
2)防范非法改装行为:明确了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应具有互认协同功能,从技术上增加篡改难度。
3)优化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最高设计车速仍不超过25km/h,还增加了北斗定位、实时通信功能。
4)提升产品实用性:将使用铅蓄电池的整车重量限值由55kg 放宽至63kg,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5)增加企业质量保障和产品一致性条款:明确要求企业应具有与电动自行车产能相匹配的整车及车架等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并列出了产品进行型式试验和生产一致性检验时所需的检测项目,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此次修订版新国标意见稿发布,影响几何?
1、行业需求:整车实用性提升,打消对整车市场规模下降的担忧。 新国标将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车辆从原来的55kg 重量限制放松了63kg,使得铅酸的车的续航得到更好的发挥,打消了市场担忧新国标的车不好用导致的市场容量萎缩的担忧。按照现行标准中55kg 的整车重量限值计算,使用铅蓄电池的车辆续航里程只能达到40 公里左右,与消费者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适当放宽铅蓄电池车型的重量限值,将有助于满足广大消费者增加续航里程、减少充电频次的需求,为百姓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加实用的产品。
2、后装市场规模和格局的变动。重量的放宽使得消费者未来可以在一个合理合法的框架下使用铅酸电池车辆,铅酸电池的规模将在原有本就很高的比例上去进一步提高,铅酸后装市场的规模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变化在于,后装市场的格局或会发生变化。政策要求确保电池组与充电器匹配后方可充电、与整车匹配后方可骑行。因而未来消费者在后装需求中换铅酸电池大概率需要去品牌门店更换,从而给了整车企业去参与后装电池业务的机会,其中尤为利好产业链在做垂直一体化整合的头部企业。
3、整车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在原有规范条件、规范公告管理办法的政策之后,国标修订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供给侧的优化和出清。具体来看:
1)塑料件的限制使用使得原有十分成熟的的供应链和设备难以进一步复用,厂商需要更多寻求新材料、新工艺,从而满足新标准之下外观结构件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更强资金实力和研发资源的头部品牌或将展现出更强优势。
2)企业质量保障和产品一致性条款的加入。本质上是对于厂商端生产能力的限制和要求,在此次国标意见稿中加入这一条款,即是将对于厂商的限制和要求通过国标强制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供给侧出清。
3)整车厂责任进一步延伸。车厂在整车改装中所负的责任加重,对防改装提出更高要求,倒逼部分品牌更加规范。本次征求意见稿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其中,电池组防篡改要求电动自行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并且应具有充电和放电互认协同功能,确保电池组与充电器匹配后方可充电、与整车匹配后方可骑行;控制器防篡改要求不应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应兼容多种输入电压模式,具有过压锁定功能,限流装置不应留后门,且不应通过解码器、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改装;限速器防篡改要求限速器无论是单独的模块,还是集成在控制器内部,均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
三、后续行业厂家和销售端新品切换等节奏如何?
预计年底“新国标”正式发布之后,会给予生产企业6 个月的过渡期,用于设计、生产新产品。此外,还多给了3 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便于商贸流通企业消化按照老标准生产的库存车辆投资建议:此次新国标意见稿的发布,从内容到节奏均存在一定超预期的因素,因而预计对于短期板块中龙头标的雅迪控股、爱玛科技情绪或有一定带动。但是自今年年初以来,政策端的催化较多,对于板块投资的情绪催化程度逐步减弱,预计后续股价如果持续性上涨仍需等待销售层面数据的持续兑现。
风险提示:
1、 国标切换对厂商生产端产品线调整和重新研发等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在新国标过渡期结束后,相关厂商不能及时在产线、设备、产品开发思路等做出调整,可能会使得新品迭代短期出现“断档”,从而给自身销售端短期带来影响;
2、 最新产品标准中新增北斗定位、通信模组等设备要求,且限制塑料件的使用,预计厂商为满足外观结构件的需求,需要重新选取新材料、新工艺,重新进行产品的研发以及设备投入。因此,标准切换后如果使得厂商端在产品生产的成本有所抬升,有可能给终端销售带来一定负面影响;3、 新标准切换后,如果短期厂商在供给端无法提供足够丰富sku 供消费者进行选择,短期来看,消费者端有可能会选择观望或者延迟购买等决策,从而给短期销售带来一定压力和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