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周报:反弹之后 回归实物主线
反弹如期而至,抓住主线成为第一要务。本周(20240918-20240920)市场整体呈现了一定的“普涨”特征,这与我们上周周报《反弹何时有》预期一致。展望未来,当下市场与今年2 月看似存在相似性,但差异更应该关注:1)基本面层面,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弱于2 月,未来取决于美联储降息之后需求的改善程度;2)交易层面,年初市场在雪球、量化、两融等参与者的冲击下,市场整体呈现市场波动率与交易热度的同时放大的特征,参与者层面则经历了以北上中资+ETF 为主要参与者到各类参与者大幅回补仓位的过程。当下市场的潜在扰动领域可能主要在两融与股权质押等领域,但在ETF 的持续“托底”下,市场的整体波动率与交易热度反而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参与者方面当下更依赖于ETF 的买入力度,而包括北上、两融等在内的其他参与者回补力度较弱。当下的交易层面更多的是体现企稳信号,给与了投资者聚焦主线的机会。
汇率修复不可作为普涨的理由:交易因素占据主导,盈利中枢下降仍需要作为投资的考虑。从历史上看,自2016 年12 月以来,人民币升值期往往对应A 股的上涨。但今年8 月以来人民币明显升值,而A 股却明显调整。通过复盘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A 股上涨组合往往发生在盈利的持续回升期、或者政策驱动下的盈利预期回升期,并且前者持续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历史上的人民币升值+A股的上涨组合背后可能是由同一变量驱动的:对于A 股而言是盈利的回升,对于跨境资本而言则是投资回报的改善。考虑到当下全A 的ROE 与ROIC均仍在回落期,当下A 股与人民币汇率的背离实际上可能是交易层面的趋势行为驱动的:即在人民币升值时加大结汇/减少购汇。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期权市场对于人民币的看多情绪在8 月已经达到阶段高点,而该指标从历史上看往往领先或者同步于人民币汇率。结合我们在前面的讨论,相较于关注人民币的阶段升值,A 股盈利本身能否持续企稳回升才是对于A 股更重要的观测变量。
国内实物消耗保持韧性+美国降息组合下,实物资产或将再度迎来顺风。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明显回升,实物消耗仍保持了韧性。值得关注的是,从历史上看,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10Y 国债收益率回落的组合下,红利板块在未来3 个月将有着更好的平均回报与更高的上涨比例,这意味着红利资产(实物消耗相关)在经历“缩圈”之后,预计将逐步“收复失地”。海外方面,随着9月美联储降息正式落地,后续的需求改善值得关注,我们认为,利率敏感领域将率先受益,预计对于实物资产+我国出口链将进一步带动,其主要来源于:一是新兴市场的投资修复;二是利率敏感+大选共识领域的美国地产链改善;三是美国制造业修复等。值得关注的是,当下无论是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等)、还是新兴市场(印度)的制造业库存仍处于低位,这也为本轮降息后需求的改善提供了弹性。从基本面驱动看,当下与2 月行情又有某种程度的类似。
拥抱实物资产主线。市场的反弹如期而至,相较于纠结交易层面的反转、或者人民币阶段升值的历史经验,实物资产的顺风才是当下更应把握的机遇:
在经历“逆风”与“缩圈”之后,国内实物消耗的韧性再度确认,而美联储的降息开启也将进一步推动实物消耗的顺风,预计资源与红利领域的“失地”将逐步“收复”。我们推荐:第一,上游资源类资产:能源(煤炭、油)、有色(铜、黄金、铝)、船运(油运、造船、干散);第二,海外衰退预期回摆后,中国制造仍是优势产业,外需预期边际企稳、本身也处于产能出清过程中的家居用品、家电,受新兴市场生产拉动的中间品(特钢)和投资重启下的资本品(仪器仪表、通用设备);第三,资本回报下降下的相对优势资产,经过调整之后性价比凸显,推荐银行、铁路、燃气和港口。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不及预期;房地产政策超预期;海外经济大幅下行;测算误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