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如何看8月财政数据与年内财政政策空间
报告摘要:
根据财政部数据,自然口径下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2.8%;可比口径下同比-1.3%,降幅均有所扩大。回顾今年财政收入节奏,6 月之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整体处于小幅正增长区间;6-8 月转负。前8 个月预算收入进度为66%,为近年同期相对低位。值得注意的是,前期贡献度较大的非税收入,8 月有增速边际下行的迹象。
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自然口径)-2.8%,前值-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可比口径)-1.3%,前值-0.6%。
1-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度66%,与2022 年同期进度基本持平。为2014 年以来的收入进度次低水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目标增速为3.3%。考虑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名义经济增速的关系,3.3%这一目标收入增速本身已不算太高。在这一目标下,66%的进度则慢于预期。
2-8 月可比口径下,一般公共预算同比增速分别为2.5%、1.4%、1.5%、2.1%、-1.1%、-0.6%、-1.3%。可见今年以来,可比口径下的公共财政收入同比自6 月起由正增区间转入负增区间。
分结构来看,8 月中央收入同比-3.8%(前值-2.3%),地方收入同比-1.9%(前值-1.5%);税收收入同比-5.2%(前值-4.0%),非税收入8.8%(前值14.6%)。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非税收入的变化,8 月非税收入增速较前期的两位数增速小幅下行至8.8%。近年来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更是承担着拉高财政收入增幅的重担。
从主要税种来看,边际变化相对显著的一是企业所得税,8 月同比为20%(前值4.9%),主要源于去年低基数,且8-9 月本身是企业所得税纳税小月,增速弹性较大;二是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正增长区间,与7 月进口表现较为吻合;三是土地与地产相关税种合并增速下行明显,主要是来自契税的负贡献,与同期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偏弱有关;四是今年6 月以来,资源税连续三月维持较高增速,或与煤炭资源税税率上调、各地加大砂石料资源税征管等因素有关。
8 月四大主要税种同比,国内增值税-1.7%(前值-2.8%),企业所得税20%(前值-4.9%),国内消费税-4.6%(前值-3.1%),个人所得税同比-2.9%(前值-4.6%)。
8 月外贸环节相关税种同比,出口退税-13.4%(前值-16.0%),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2.3%(前值8.3%),关税4.6%(前值5.2%)。
地产与土地相关税种延续了前值趋势,即保有环节相关税增速较高,与成交、利润因素有关的税种增速较低。
8 月同比分别是,房产税17.1%(前值20.8%),契税-20.3%( 前值-10.1%),土地增值税-25.8%(前值-28.3%),城镇土地使用税10.8%(前值11.9%),耕地占用税9.0%(前值42.9%,主要是高基数因素所致)。
8 月车辆购置税同比-29.5%(前值-12.9%),与同期消费端数据基本吻合。
8 月资源税同比13.8%(前值14.8%),资源税已连续三月维持相对高增。可能源自采矿相关价格水平回升1、煤炭等相关资源的资源税税率上调2、各地加大砂石料资源税征管3等多方面因素。
支出方面,受财政收入增速下行影响,支出扩张也有所约束。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6.7%,较前值下行13个百分点,分项中仅债务付息维持4.2%的相对高增。支出分项中,交通运输、农林水等基建类项目增速均明显较低,前期出来的基建投资数据也指向这一点。但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仍录得66.9%的高增水平,与增发国债项目的推动不无关系。
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6.7%(前值6.6%)。1-8 月支出进度61%,较前值边际放缓。
8 月支出分项中,交通运输、农林水较前期有所下滑,同比增速分别录得-25.2%、-12.7%。这一变化也反映在了8 月的基建同比增速上,8 月广义基建同比6.2%(前值10.7%),狭义基建同比1.2%(前值2.0%)。
在8 月各支出分项中,仅债务付息一项维持4.2%的相对高增水平。
8 月广义财政收入的降幅小幅扩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34.4%(前值-33.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41.8%(前值-40.3%)。支出端增速下行9 个百分点至-14%。往后看,8-9 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加速迹象明显,预计可带动9-10 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速一定程度修复。高频数据方面,9 月土地成交情况有所好转;截至9 月19 日,中指院300 城商住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速-7.9%(前值-52%)。
8 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34.4%(前值-33.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41.8%(前值-40.3%)。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14.0%(前值-5.0%)。
截至目前,7-9 月新增专项债分别发行2815 亿元、7965 亿元、8970 亿元,8-9 月加速迹象明显,有望带动9-10 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走高。
市场较为关心财政缺口的情况。从数据看,1-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2.6 万亿元,与近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亦小于年初安排的目标赤字规模4.06 万亿元、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2.09 万亿元。1-8 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差2.1 万亿元,基本源自新增专项债的发行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以来经济趋势增速放缓特征显现,增长处于“水面以下”,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亟待支撑;而财政支出端的约束会影响财政政策效力的发挥。而且,在居民部门(消费、地产)支出动能承压的背景下,公共财政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因此,尽管财政平衡口径下的财政缺口尚不显著,但宏观经济总量层面上的财政空间和财政政策功效值得重视。
我们知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赤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1-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收入的差额为2.6 万亿元,与历史同期水平较为接近。
此外,年初预算报告中安排的赤字规模4.06 万亿元、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2.09 万亿元,合计约6.2 万亿元。都可用于弥补目前的2.6 万亿元收支缺口。当然,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存在不及2.09 万亿元的可能性;但普通国债仍有8000 亿元左右的存量空间可供发行,且不涉及到预算调整程序,可供未来进一 步填补缺口。
对于第二本账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平衡则更无需担忧,政府性基金预算原则之一为“以收定支”,因此基本不存在收支缺口扩大的可能性。月度数据的收支差2.1 万亿元完全来自新增专项债的发行。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8 月已发行5870 亿元,计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但考虑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差额情况和支出增速情况,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后的使用节奏不算太快。
展望后续财政政策空间,一是可以继续利用既有的财政资源,如上所述,普通国债的8000 亿元左右存量空间可能被使用;二是新增专项债在扩大使用范围上存在空间,如收购闲置土地和存量住房收储等,可解决目前收储去库存资源不足的问题,亦符合“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精神;三是可以进一步调整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使用范围,用于对当下经济拉动较快、微观预期影响较大的领域,比如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投资、重大项目基建、弹性较大的消费和服务业领域;四是理论上,依旧存在10 月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的政策窗口。
对于第四点,从项目审批、债务发行、基建开工和财政缺口的角度来看,10 月底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不大。1-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约88%,较往年同期略慢;2023 年增发国债项目仍在推进中,9 月14 日水利部表示“加快增发国债项目实施进度”4;2024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持续发行至11 月,且对应项目部分仍未开工、部分仍在审核筛选当中。这就意味着从去年底到今年的三类债券的相应工作还在推进当中,项目审批和基建开工的工作仍占用相关人员的工作时间。
此外,自去年以来财政部和发改委均对国债地方债的项目质量严格把控,审核流程也相对谨慎。例如今年新增专项债项目的审核完结时间是今年4 月底;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项目审核流程也较为平缓。这意味着10 月底增发国债到新项目落地的时间将较长,对年内实物工作量的作用,与加快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建设比,后者影响更大。
9 月10 日第十一次人大常委会也曾表示5:“做实优质项目储备,杜绝脱离实际、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和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投资行为”、“一些金融机构融资审核管理不够严格。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结果没有体现各地财政经济债务状况的差异性。强化对中介机构违法违规和失职行为的追责问责。完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