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日报:924政策梳理:七大要点 掷地有声

机构研报 2024-09-24 20:19:11 阅读

  2024 年9 月24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公布的货币总量、房地产支持、资本市场系列支持等多项重磅政策,七大要点引发市场关注。

      一是,央行的政策考量。总量政策的出台主要聚焦增长、物价、银行经营(息差)、汇率、财政政策协同等五大考量因素。相较于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进一步强调了银行经营健康的政策诉求,以及总量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

      二是,总量宽松政策降准降息齐发,彰显政策魄力。此前央行降准、降息一般季度维度间隔操作;此次同步推出,且幅度显著超出市场预期(降准0.5%,OMO 降息20bp),反应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决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再此强调OMO 的政策利率地位,以此作为政策操作起点向其他利率传导(MLF 调降30bp,LPR/存款调降20-25bp),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进一步清晰。

      除了新增政策以外,过去降息对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政策效果也将逐步体现,或带动银行负债成本的更快下行,缓解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

      三是,地产领域发布五项金融支持新政策。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重点针对改善居民收入结构、降低债务负担,激发消费潜力和投资活力。政策范围(扩大至二套)、力度(允许降低后的贷款利率看齐至新发放利率附近)均比去年“831”有所加大。节约每年节约居民利息支出1500 亿元,约对应全年社零规模的0.3%。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与首套统一,鼓励有需求的居民进一步“加杠杆”,但地产销售或仍取决于居民收入预期及房价预期的改善,政策效果需进一步观察。此外,政策综合布局,总量宽松政策同步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存款重定价周期逐步生效、减少提前还贷等也构成利好,银行净息差或维持稳定。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资本市场,修复风险偏好。本次发布会关于资本市场支持举措主要分为三个方向:(1)直接的流动性支持,包括央行创设的两项新增工具、加大中央汇金增持ETF 力度;(2)鼓励其它资金、特别是长钱入市,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3)从上市公司层面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从央行角度,首次创设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总额度达到8000亿,有效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但互换便利和再贷款工具使用仍取决于非银机构的意愿,跟踪后续额度使用情况。

      五是,关注长债利率水平,尊重市场但也防范系统性风险。央行表示“目前,中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在2.1%附近徘徊,市场化形成的结果,人民银行尊重市场的作用”,或可说明经历前期的压力测试,2.1%左右是央行在此前政策利率基础上可以接受的点位水平,关注政策利率降息后,央行的合意点位是否会跟随下行。不过,央行也强调“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重要的价格信号,还存在远端定价不充分、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未来如债券收益率再次出现单边过快下行,或还会引发央行买卖国债进行干预调节的操作。

      六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缓解,不过依旧强调防止单边预期。一方面,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后,美元指数整体回落,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缓和。另一方面,监管依旧强调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防止单边一致预期的自我实现。

      七是,债券市场短期关注风险偏好回暖的风险,但也需把握政策利率下调后的重定价机会。当前政策出台力度大幅超过市场预期,市场先反应了风险偏好的变化,但后续风险偏好的持续回暖则更取决于宽财政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情况。

      若参考22 年以来宽信用的扰动程度,基本面未出现显著转向的情况,利率的上行调整幅度最大在20bp 左右。除了风险偏好变化,也要客观看待政策利率下调对资金价格和债市的利好作用。OMO 政策利率下调,至少会带动存单品种定价下移,如基本面未出现趋势转向,则后续长端品种仍会跟随资金和存单进一步打开下行空间,建议10 年期国债2.1%左右水平,积极关注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后续加码力度大幅超预期,显著持续改变风险偏好。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