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深度复盘:云卷云舒 新章待启

马太 2024-09-25 08:49:17
机构研报 2024-09-25 08:49:17 阅读

  纯碱概览:基础且典型的大宗品,生产工艺分化

      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玻璃、小苏打和洗涤剂,终端用于建材、光伏、食品工业和日化等等。2013 年到2023 年,中国纯碱表观消费量从2258 万吨增长到3134 万吨,复合增速为3.3%,平板玻璃消费比重从2017 年的45%降低到2023 年的34%,“含房量”逐渐降低,光伏玻璃占比由4%提升至14%。供应方面,纯碱生产工艺分化,天然碱法成本低,依赖碱矿资源。原料及能源是纯碱成本的主要构成项,资源、区位是纯碱生产中的核心竞争力。

      复盘碱价:供需方向与结构演变,弹性十足

      2006 年来国内纯碱经历4 轮较完整周期,每轮周期拐点的诱因均不同(后文时间段为上行期):

      2006-2008:需求增长是这一轮纯碱景气上行的核心驱动力。重质纯碱价格由2006 年4 月的1350 元/吨涨至2008 年4 月的2215 元/吨,涨幅高达64.1%。2006、2007 年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高达14.1%、12.5%。次贷金融危机下需求快速转弱,本轮纯碱景气划上句号。

      2010H2-2011:在2010 年前后,“过剩”一度是纯碱的标签。限电政策是本轮涨价的催化剂。

      2010 年5 月,国务院印发《通知》要求各部门采取措施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2010H2国内纯碱产量下滑明显,供给显著收缩,重质纯碱在2 个月内价格翻倍。但彼时国内纯碱产能仍处于扩张期,在限电政策以及后续企业联合减产保价事件影响消散后,景气再度回归低谷。

      2016-2017:本轮周期由供给因素主导,持续的景气不佳倒逼出清,且新产能投放审批趋严,行业产能终迎收缩。出于环保、供给侧改革、自身盈利不佳等因素,2013-2015 年行业陆续有产能退出,2015 年纯碱首次实现产能“负增长”,2016 年产能延续下滑,供需改善景气好转。

      2021 年超级周期:需求、供给、成本共振,纯碱迎来“超级周期”。需求端:光伏玻璃消费激增;地产竣工回暖,平板玻璃需求上行;供给端:2020-2022 年行业新增产能有限,连云港碱业2021 年底退出,加剧供需矛盾;成本端:煤价、盐价高居不下。多重因素叠加下本轮周期强劲,价格创造历史新高。

      站在当前时点,纯碱景气和行业走向何处?截至9 月23 日,华东重碱价格跌至约1550 元/吨,参考往年景气底部时的碱价,考虑原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上行,价格预期下调空间或已不大。

      展望未来,新开工面积大幅萎缩下,竣工或将承压,玻璃盈利不佳、短期有冷修压力,中长期需求也不明朗。纯碱供需已然宽松,但边际上仍有增加之势,行业洗牌出清或在所难免。天然碱大产能投放是本轮景气下行的重要原因,天然碱成本优势明显,工艺未被设为限制类。国内天然碱占比提升、龙头话语权增强,行业成本曲线趋于陡峭,更有利于打造出清环境。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远兴能源的投资机会

      过去景气周期开启的诱因不尽相同,有需求提升主导(2006-2007)、限电事件催化(2010 下半年)、行业出清供给收缩所致(2016-2017)以及供需共振下的超级周期(2021 年)。

      前轮纯碱景气周期走完,当前正处在扩产周期中,且由低成本天然碱主导,与存在技术迭代行业的“后发优势”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后浪推前浪,高成本企业出清有望迎来加速。建议关注成本优势明显、成长性卓越,份额持续提升的龙头远兴能源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1、地产需求不及预期; 2、项目建设不及预期;3、行业竞争激烈; 4、资源税率变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