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系列点评:924发布会重磅发声 一行一局一会全力呵护市场

郑积沙/张晓彤 2024-09-25 11:30:39
机构研报 2024-09-25 11:30:39 阅读

  事件:9 月24 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整场发布会对货币政策、房产政策、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并购重组等市场关切问题做出回应,信息密度较高,部分内容大超预期,同心聚力、共识加强,推动市场坚定上涨。

      以下为相关重点政策的梳理及点评:

      1、人民银行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

      1)创设3000 亿元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

      我们认为,这一举措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和增持股票的客观能力,减少股票供给。微观层面,利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作、市值管理,进一步盘活资本市场。

      2)创设5000 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我们认为,这一举措有利于证券、基金、保险获取流动性,理论上打开了非银机构的增持能力,提振了极端市场情况下非银机构对于市场的支持和呵护能力。

      2、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 个百分点。降低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即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7%调降至1.5%。

      我们认为,同时宣布降准、降息,略超预期。而降准有望向金融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近1 万亿,利好券商多项业务、实现基本面修复和估值提振。

      3、发展被动指数产品: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ETF 等指数化产品创新,适时推出更多包括双创板等中小盘ETF 基金产品。

      我们认为,被动指数趋势持续,吸引中小投资者入市,有利于压实公募基金这块市场资金“压舱石”。

      4、持续推动长线资金入市:1)全面落实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3 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政策,鼓励企业年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安排;进一步支持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扩大投资范围。2)监管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3)后续,亦有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待出炉。

      我们认为,无论是按照资金特性差异化收益考核周期,鼓励投资主办人“看长做长”,还是鼓励企业年金根据持有人偏好探索不同安排,实现“风险-收益”匹配,又或是鼓励理财、信托加强权益市场投资能力和投资力度,推动更多“活水”入市,均是以“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为立足点以期许长期资金发挥“耐心”、进而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往后看,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的出炉,将持续完善“长线长投”的制度环境、壮大中长期资金力量。

      5、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允许采用分期发行股份和可转债等支付工具、分期支付交易对价、分期配套融资等方式,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推动建立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我们认为,区别于之前,本次发布会提出鼓励跨行业并购重组,有利于产业资源的再分配和再整合,推动市场冗余资源有序出清,提升上市资产质量。

      此外,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的提升,同样为券商投行打开潜在业务空间、修补投行股融业务缺口。

      投资建议: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声,降息降准稳定经济基本面;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提振市场信心;虽然并购重组、引资入市政策尚在酝酿中,但“国君+海通”、“中船+重工”已然官宣,险资入市已成明牌,资产投资价值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早在路上。综合看来,市场向上突破可期。券商作为强β资产,有望充分受益流动性改善,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同步修复,强烈推荐!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东方财富。

      风险提示:市场景气度下行、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政策边际收紧、券商业务费率持续下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