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国内宏观展望:理性看待转型期降速 关注增长新动能
【策略观点】
外部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偏中性。一方面,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但整体节奏先快后慢,总降息幅度并未超预期。另一方面,海外补库存周期仍未开启,加上美国等海外经济体衰退预期升温,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或仍以供给端发力为主,“两重”“两新”对GDP 的贡献进一步加大。7 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现目标仍未需要逆周期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其中供给端发力是提高GDP 的较快路径。
继续提升供给引发经济效率边际递减,名义增长水平面临较大回落压力,由此造成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不足、企业扩产动力较低,因此完成年内增长目标更为依赖政府部门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发力,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预计是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供需两端持续分化,价格水平修复斜率偏缓。CPI 方面,四季度食品价格低基数效应将推动整体物价温和回升,但非食品商品和服务价格下行压力仍大,核心CPI 大概率保持在低位,年内CPI 同比增速“破1”有难度。PPI 方面,供给端政策还将继续发力,供强需弱格局短期难扭转,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仍将继续保持负增长,我们预计转正时间点或在2025 年下半年。
强财政、宽货币政策周期开启。根据决策层“从今年起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部署,根据历史经验,预计本轮财政发力期持续时间在5 年以上。货币政策长期配合协调,提供充裕的流动性和较低的资金成本,从长时间维度看,持续降准降息或为后续数年货币政策常态。9 月份已宣布降息20 个BP,年内还有进一步下调利率空间。
持续关注利率下行周期债券资产,提前布局政策转向期新产业。降息周期开启、资产收益率下行和低通胀三重利好叠加,债券类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短期稳增长压力较大,产业政策仍聚焦于“两新”“两重”,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期方向不变,增量政策蓄势待发,当前中小盘成长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后续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风险提示】
外部遏制打压进一步增多,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不确定性较大? 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美联储降息超预期,干扰我国货币政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