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功能性食品图谱系列报告一:食品功能化 老龄化时代的潜力赛道
引言:老龄化时代,功能性掘金。从药食同源滋补,到保健品渗透,再到食品功能化兴起,食品始终是健康需求的核心载体,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创新迭代。海外经验已充分验证功能性食品将必然渗透,而我国老龄化加速在即、政策信号更趋积极,产业机会正待掘金!本文作为功能性食品图谱系列报告一,放眼全球探究行业发展路径,展望我国未来潜力。
稀缺蓝海赛道:看保健品渗透,更看食品功能化破局,成熟市场仍有稳增。
我们将“介于普通食品与药品之间,满足功能性需求的产品”定义为“功能性食品”,因此除了我们熟知的传统保健品(膳食营养补充剂,VDS),能量饮料、活菌酸奶等食品态也都属于此范畴。功能食品属于稀缺的蓝海赛道,即便是人均消费量已达我国4-5 倍的欧美日韩也仍有稳增。目前全球补充剂:食品态规模约2:1,其突出成长性的背后,是保健品以5-10%的复合增速稳步渗透,更是食品功能化双位数复合增速蓬勃发展。产业视角看,中低速增长时代寻求破局,功能性挖潜可将传统食饮品类再做一遍。
驱动索因:宏观保健需求和技术供给共振的必然,也是微观上企业突围路径优选。全球视角对比发现,一是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强化、预防医学发展,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k 美元后,功能食品消费额明显增加;二是老龄化之下,需求群体自然扩大,医保支付压力强化政策导向,且微观层面企业也主动挖掘功能性以实现存量市场破局。此外,自然资源禀赋影响行业极值,如日韩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则更倾向于通过功能食品补充日常营养素。
政策变量:监管松紧之下分化出多品类、强功效两条路径,我国保健食品监管较严,但其他“功能食品”尚无分层管理。功能食品行业与健康、功效宣称相关度较高,故通常需要监管政策保障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从海外经验看,不同国家政策松紧之下走出多品类、强功效两条路径:前者原料审批门槛较低、功能宣称限制较少,可鼓励创新并促进内需挖掘,如日本功能食品大发展、美国创新带动行业增长并辐射全球;后者典型为澳大利亚,严格管理之下集中度更高,产品高质量背书助力全球化开拓。当前我国保健食品实施注册备案双轨制,监管力度整体较严,23 年放开新功能申报或预示政策导向更为积极;但其他“功能食品”暂无专门分层管理,大多按照普通食品监管,功能声称与添加量受限,行业发展也相对粗放。
消费特点与趋势:东西对比,殊途同归。东西方健康需求的满足,从载体到习惯均存在诸多差异,但殊途同归于食品化与多元化。
东西方消费特点分化,根植于医学理念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现代医学“分子论”影响下树立保健理念,因此微观元素、日常补充认知度较高,且单一营养素产品受欢迎。而东方国家受中医文化影响,“药食同源”等理念深入人心,故具体功能诉求更加突出,同时礼赠场景占比更高。
趋势殊途同归,均迈向载体食品化与功能多元化。产品载体方面,VDS领域中软糖、口服液等新剂型胜在服用方便、适口性更佳。同时,食品功能化蓬勃发展,乳制品、饮料由于供需结合自然、匹配饮食习惯,成为东亚国家典型优质载体,健康主食、零食也具备挖掘潜力。功能诉求方面,随社会压力增加、消费群体老龄和年轻二元化,功能诉求趋于多元,尤其对精神健康关注度提升。
空间展望:蓝海赛道正待掘金,预计有望从当前近4000 亿出头成长至7500亿左右。我们测算功能食品规模近4000 亿,其中补充剂2500 亿占据主导,食品功能化方兴未艾,预计合计10 年维度终端规模可看7500 亿左右,相关原料发展潜力亦足。分形态看:
补充剂:功效背书明确,现代医学渗透及健康意识强化之下,有望保持中高个位数CAGR,10 年有望从当下2500 亿增长至4500 亿规模。
日常态:10 年维度,有望从近1500 亿成长至近3000 亿。乳制品处于渗透早期,预计优先级成人粉>酸奶>白奶,十年维度规模有望从当前300亿+成长至500 亿+,对标日本乳制品功能化天花板有望达到1000 亿以上,相关政策推出有望催化渗透加速。饮料当前能量&运动饮料占据功能性主流,而参考海外茶饮、饮用水等也具备功能化潜力,预计规模潜在1500 亿以上。零食受品类属性及发展阶段影响,功能性渗透率相对较低,预计行业空间100-200 亿。养生酒有一定消费者认知,龙头重视度渐长,预计10 年维度有望从约360 亿成长至650 亿元。
原料端:益生菌兼具生产端壁垒与广泛的应用场景,上下游一体化潜力充足,预计终端产品可看2000 亿元;魔芋与代糖均受益降糖减脂需求,保持双位数增长,预计魔芋终端市场对标日本有望达400 亿、饮料代糖原料规模有望近百亿。
我们也将在功能性食品图谱系列报告二中,进一步探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路径及资本市场投资机会,欢迎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原料成本波动,下游订单波动,大单品打造效果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