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战略:启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引擎
9 月25 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简称《意见》)。
平安观点:
《意见》主要内容:五大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优先战略”自“十二五”以来就连续三次被列入国家五年规划,但并未得到下位法的落实。2020 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虽然就业目标地位较高,通常仅次于GDP 增速位列各项目标第二位,但仅在2023 年以专栏的形式单独进行了任务安排。此次《意见》出台并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就业优先战略首次落地下位法,意味着当前就业目标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意见》共包含六条二十四项,涵盖促进就业的五方面政策: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从宏观调控、现代化产业体系、经营主体、区域协调、新动能等方面提出促进就业的措施;二是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从教育供给、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发展等角度提出了意见;三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针对高校毕业生、青年、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支持措施;四是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对就业公共服务提出了完全覆盖全民、夯实基层导向、推行数字赋能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保障平等就业权利、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要求。五是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对组织工作等提出了意见。
《意见》有助于维稳就业市场的预期,稳定社会信心2024 年以来,国内经济修复动能偏弱,结构性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劳动强度显著提升,与高质量就业目标不符。2024 年8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3%,而不含在校生的16-24 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已高达18.8%,两个指标均为连续两个月攀升,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企业职工周劳动时长也自疫情前的低于46 小时攀升至48 小时以上,就业环境有所恶化,与学术界通常定义的“稳定、待遇和环境较好、具有提升和发展机会、工作生活相对平衡”的高质量就业目标存在差距。
就业环境不佳,叠加延迟退休落地,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进一步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环境稳定。近两年来,疫后疤痕效应、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收入预期低迷等多重因素,对居民消费意愿形成了长期压制。而近期,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又引发社会形成了“老年劳动力对青年劳动力形成就业挤出”的担忧,进一步影响了居民和市场的预期。
在就业压力增大、社会预期受到较大影响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无疑能够传递政府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市场的决心,有助于扭转市场存在的悲观预期。
《意见》“保”“创”并举,兼顾全局与结构,强调保障就业权益。
我们认为《意见》的具体措施当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全局方面,提出通过保、创两个宏观手段稳定就业,发挥经济与就业的联动作用。《意见》首先提出了需要宏观调控政策从顶层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纳入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通过多方政策协同发力,带动就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意见》从产业、经营主体、区域战略、新动能等四个角度,阐述了提升就业的举措,可以概括为“保”就业和“创”就业两条思路:“保”就业主要旨在充分发挥现有经济主体的作用,《意见》特别提及要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更好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创”就业则是强调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意见》特别提及通过促进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康养与银发经济等新动能的发展,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
第二,结构性方面,《意见》从就业性质和就业人群两个角度做了具体部署。一是就业性质方面,《意见》强调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具体而言,从教育供给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从职业培训角度,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培训基地建设、教育经费、职业学校建立等手段予以支持;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畅通职业发展渠道的若干措施。二是就业人群方面,《意见》重点强调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和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支持,其提出的重点手段包括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创建、灵活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公共服务、数字赋能等。
第三,《意见》还强调保障就业权利,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对于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意见》提及了平等就业、劳动报酬、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其中,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是,《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这无疑对于改善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促进消费恢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此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见》的出台,将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和优先级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预期受到较大影响的背景下,传递了政府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市场的决心,有助于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不过,《意见》作为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更多起到指引性作用,具体政策措施仍需国务院各部门继续跟进。若后续政策落地效果良好,就业环境逐渐改善、劳动报酬实现合理增长,将有望引导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回归稳定,对于消费的恢复以及经济的修复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若出现外需超预期走弱、极端气候等因素,宏观经济形式可能超预期下行,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将会显著缩减,无法形成对就业形成支撑。
2. 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意见》本身为指导性政策,具体政策措施仍需国务院各部门跟进出台。若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则就业形势可能维持较为严峻的态势。
3. 结构性支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及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原因多样,即便政策落地也可能无法解决关键症结,存在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