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季度策略:转债修复拐点渐临 24Q4如何配置?

谭逸鸣/唐梦涵 2024-09-27 21:28:31
机构研报 2024-09-27 21:28:31 阅读

  市场回顾:权益持续回调后反弹,转债市场现首例到期违约权益市场:7 月,内需偏弱叠加外部不确定性提升,权益市场整体震荡。8月,业绩真空期,叠加资金面负向扰动,权益市场回调。9 月,增量政策预期升温后成现实,美联储降息,市场快速反弹,主要权益指数年内收益转正。金融地产板块9 月及Q3 分别录得12.50%、12.22%涨幅,表现占优。

      转债市场:6 月以来,股债估值同步压缩,尤其是广汇转债7 月因正股面值退市而退市、岭南转债8 月到期违约,市场普跌,大盘、高等级转债抗跌属性弱化。9 月24 日以来,市场大幅反弹,24 日中证转债涨1.97%,与沪指同创4 年来最高单日涨幅;至9 月26 日,沪指年内收益转正,中证转债同期收益仍为负。

      供需格局方面:Q3 以来,转债信用风险持续扰动,转债配置盘有所萎缩。

      供给端,新发规模与到期/赎回规模基本持平,新发转债预案审批提速。

      后市展望:重磅政策出台,权益市场拐点渐临权益与经济基本面方面,三季度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修复斜率中枢或有下移。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宽财政、稳增长政策护航下,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延续向好态势,关注宏观图景改善预期向微观企业的产销量、价格及盈利水平的传导情况。估值层面,9 月24 日最新发布的重磅政策“组合拳”亦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综上,我们认为当下A 股已具备较好的配置性价比,市场企稳反弹拐点渐临。

      转债估值层面,我们预计未来百元平价溢价率有望逐步修复至20%附近中枢水平。平衡型转债估值持续压缩至历史低位,短期内或有修复空间,高评级大盘转债的股债性价比均较高;多数行业的纯债溢价率亦压缩至历史极值,上游资源、周期转债估值更具性价比。

      向后看, 我们认为随着权益市场企稳修复,转债市场股性定价有望渐进修复。若年内到期弱资质转债的偿付风险能“化险为夷”,转债市场风险偏好亦有望修复,吸引增量配置资金回流市场,纯债溢价率修复可期。

      转债策略:低价策略贯穿全局,高股息+出口优势+新质生产力首先,建议低位关注高YTM与纯债修复策略。我们建议重点选择中高评级、央国企或细分行业龙头,且剩余期限3 年以内的低杠杆相对绩优转债。

      其次,延续我们在2024 年度转债策略中提及的宏观选券策略:建议持续关注高股息转债,以及出口优势板块出口链转债。8 月我国出口延续韧性,往后看依托国内供应链优势,国内出口增长具有一定延续性。

      最后,我们认为信用风险扰动过后,市场交易重心将逐步向正股业绩基本面回归,关注业绩及景气度或有边际改善的航运物流及装备、工程机械、家电、消费电子、煤炭、金属建材等周期修复方向,建议结合低价策略筛选偏龙头优质转债标的。建议继续关注AI 算力、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硬科技成长赛道的转债标的。

      此外,对9 月转债组合进行调整,其中18 只转债维持不变,2 只转债因价格大幅上涨后完成收益兑现及基本面变化原因被替换为以下2 只,半导体封测板块的汇成转债、改性塑料板块的会通转债,推出10 月转债配置组合。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正股波动加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