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股市上的两种声音
复盘与思考:
9 月27 日,A 股市场继续大幅拉升,上证指数上涨2.88%,深证成指上涨6.71%。全天成交额14556 亿元,较9 月26 日继续放量2893 亿元,较5 日均值放量3934 亿元。全市98%的个股实现上涨,较26 日的97%进一步上升。分市值来看,中小盘股涨幅更为显著,中证500 和国证2000 分别上涨5.34%和5.15%,同时沪深300 上涨4.47%。风格来看,成长股表现明显更强,国证成长指数上涨6.88%,价值指数上涨1.74%,或与上交所异常交易相关。分行业来看,31 个SW 一级行业全部上涨,其中美容护理、计算机和电力设备涨幅居前,对应SW 指数分别上涨9.61%、7.73%和7.63%。
大涨后,市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继续加仓,认为市场情绪正盛,连续大涨有利于提升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入市;二是冷静观望,考虑到行情的拉升速度为近年罕见,且主要由市场预期和情绪驱动,同时5 月底以来亏损的筹码陆续转为盈利,沪指在3000 点之上可能面临一定止盈压力。如何看待这两种投资思路?
从大势研判的角度出发,5 月底以来影响股市回调的因素有所转变。一是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拓宽,且美联储降息有助于释放全球需求,有利于出口&资源品企业盈利的修复。二是本轮政策转向有助于推动内需,如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有助于提振消费需求,以及财政资金到位后,地方项目得以推进,投资需求有望提振。三是央行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再贷款),对权益行情有支撑作用,且“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有助于市场信心的修复。
综上,进退之间的分歧在于如何应对可能的波动。往后看,波动可能出现在三个节点。一是国庆假期过后,市场情绪存在边际降温的可能。二是9 月PMI、金融、经济数据出炉后,“强预期”与“弱现实”碰撞,市场定价或将更趋于理性。三是增量财政政策出台后,市场进入政策效应的验证阶段,若基本面修复进度偏慢,市场对权益行情的预期可能有所回撤。对于十一假期后的情绪变化,周末两日或可作为国庆假期情绪消化的预演,关注9月30 日行情走势。对于基本面数据的影响,9 月数据难以迅速改善已在市场预期之中,影响可能相对有限。而增量财政政策或是重要的关注节点,对企业盈利的修复程度或有较大影响,同时关注进入政策效应释放期后,逆周期工具对需求的拉动作用。
因而,当前该采取何种交易思路,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而言,选择继续追涨有机会获取到更丰厚的收益,不过需要承担上述行情波动的风险。对于回撤相对敏感的投资者而言,在波动发生之后择机买入,或者在增量财政政策落地后进行决策,有望博取到更为稳健的收益。
整体而言,在924 政策组合拳以及926 政治局会议的推动下,权益市场的上涨具备逻辑支撑。市场分歧在于如何应对可能的波动,结论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后续关注增量财政政策的规模。结构上看,消费板块&非银金融行情延续强势表现,关注家电、汽车、食品饮料、美容护理、零售、券商品种后续行情。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