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点评:长钱长投 多措并举
2024 年9 月26 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中长期资金稳定回报的良性互动,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指导意见》涉及举措涵盖1)培育长钱长投的资本市场生态,2)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与支持私募基金稳健发展,3)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等,总计三点内涵与11 条要点。我们对其中的重点政策要点做出如下点评解读。
公募行业权益投资力度或将上升:国内公募权益基金容量尚有广阔上行空间。截至2024 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30 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基金2.55 万亿元,占比8.2%;被动权益基金(含ETF)2.60 万亿元,占比8.4%。相比之下,美国权益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的规模占比自2013 年以来稳定超过50%,截至2024 年二季度末升至59%。公募基金作为A股重要的机构投资力量,贯彻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理念或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观察国内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场规模变化,结果表明,截至2024 年半年报,所有公募基金持有A股合计市值超过5万亿元,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16%。
尽责管理逐渐进入基金管理视野:对于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其管理范畴除了之前原本的研究与投资,还或将要逐步加入尽责管理的参与。
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与优化:搭建与优化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或是部分公募基金公司亟待解决的任务。对于评价指标的构建,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基金产品的全面评价既包含产品自身独立特征的评测,也离不开与同类产品的比较与对标。因此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既要有基于内部视角构建的指标,也需包含基于外部视角构建的指标。
ETF指数基金发展有望再加速:《指导意见》中提及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该举措落实后有望进一步加速我国ETF市场发展扩容。未来基金公司ETF产品的上线周期或将缩为更短。我国ETF市场近10 年快速发展,其中权益型ETF是中流砥柱。权益型ETF在2015 年三季度至2024 年三季度期间,个数从72 只上升至791 只,增幅约为十倍;规模从0.16 万亿元增至2.29 万亿元。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股票型ETF无论在个数、规模、新发等多个维度上在整个ETF市场中的占比均超70%。同时从2021 年开始,股票型ETF在二级市场上的成交额相对全部A股成交的占比逐渐提升,股票型ETF已成为权益市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募降费初见成效:2023 年7 月8 日,证监会表示,“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由此拉开序幕。2024 年4 月的新“国九条”与本次《指导意见》同样再次提及,“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截至2024 年二季度末,我们观察到主动权益基金已整体下调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其中,产品规模加权的管理费率从一年前的1.48%降至1.19%;产品规模加权的托管费率从此前的0.24%降至约为0.20%。
投顾业务发展可期:2019 年10 月,证监会发布基金投顾业务试点通知,首批五家基金公司获准开展试点工作。此后相关新规密集发布,基金投顾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进程,机构范围扩大,当前基金投顾试点资格获批机构已超过60家。2023 年6 月,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正式提上日程。当前,国内基金投顾业务仍以“卖方投顾”模式为主,即未能充分满足投资者定制化需求,相较于海外“全生命周期”式顾问、规划与配置模式仍有欠缺。我们认为,基金投顾业务需努力改变“重首发、轻持营”问题,提升投顾模式多样性,利用大数据精细化客户画像,增设更多差异化产品及服务。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