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债分析手册系列之八:银行新政频出 影响几何?
核心观点
2024 年三季度,银行业非持牌理财压降、基金纳入SPV 范围并压降管理等新政频出,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尾部小银行的不赎回风险或将走高;并且部分弱区域信用债利差将走阔,新发受影响较大。
中长期来看,尾部小银行的不赎回风险或将走高(1)由于资本占用的问题,中小银行互持二永债大多依靠理财实现,而现在监管要求城农商行的非持牌理财规模逐步压降退出市场,后续中小银行互持二永债或将有所受限。
(2)现在多数基金投资弱资质的中小银行二永债,可能部分会跟银行配套一定的“换量”合作,而目前监管或开始限制小银行投资公募基金的规模,后续配套合作困难,预计公募基金对于弱资质二永债的偏好也会有所下降。
综上两点,我们认为,在后续银行互持二永债相对受限、基金对于弱资质二永债的偏好下降的背景下,未来尾部小银行的二永债的新发或受影响,滚续承压,尾部小银行的不赎回风险或将走高。
部分弱区域信用债利差或将走高,新发受影响较大关于非持牌理财压降政策,从总量上来看对银行理财市场影响不大。截至2023年末,市场共有26.53 万亿元银行理财,其中非持牌理财仅3.02 万亿元,占比仅11%,非持牌理财整体体量较小,从总量上来看对银行理财市场影响不大。
但是对于部分没有理财子牌照,同时区域偏弱,省内信用债主要依靠省内非持牌理财投资上量的省份,冲击会较大。地方性银行通常跟区域联系较为紧密,其理财多配置本地信用债,以支持省内企业融资,因此我们假设:地方性银行的理财中80%都是省内信用债,并计算没有理财子牌照的省份的存量信用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本省非持牌理财来支持。
统计发现,辽宁、广西、贵州、甘肃、吉林、黑龙江、宁夏等省份的“非持牌理财规模*80%/存量信用债规模”均较高,分别为65.7%、25.2%、35.1%、75.0%、46.5%、83.0%、38.6%。
上述区域多为偏弱资质区域,省内信用债多依靠省内银行的理财户去配置,但后续:一方面,非持牌理财压降到零后,可能会造成对省内信用债的较大比例净压降,银行金市也会由于资本限制难以去承接;另一方面,上述区域资质都偏弱,省外机构能进入参与的较少,省外资金或难以形成较大支撑。因此,综上两点,我们认为上述弱区域的信用债后续新发或受影响,借新还旧滚续承压,信用债利差也将相对走阔,等级利差将有所分化。
风险提示
银行业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带来一定投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