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一揽子政策解读系列: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元年开启
首部指引出台,市值管理元年开启。9月24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关注自身投资价值,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中国证监会研究起草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一市值管理(征录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开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元年。此次指引有几大重点值得关注:1.明确市值管理定义、目标和具体方式:首次明确市值管理的定义,“指上市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为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而实施的战略管理行为”,督促上市公司提升创造价值能力和回报投资者能力导向明确。并给出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其他合法合规的七大方式,引导上市公司综合运用以上方式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2.压实相关主体责任义务:董事会要关注公司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能力,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明确市值管理工具安排,对董事长、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董秘、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等的职责义务都做出详细指导。3.对指数成分股公司和长期破净公司做出专门要求。涉及到的相关指数包括包括沪深300、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指、北证50等,指数相关基金和有关个股有望在政策加持下有所提振。从各行业破净个股来看,银行、房地产产业链等相关行业破净个股占比较高。可以关注破净股中企业价值较高,被市场低估的优质个股。4.明确监管红线。引导资本市场市值管理健康发展。
新创设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9月24日,人民银行首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作用更加直接有效。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工具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美国、日本在特殊时期都曾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纤困流动性。对比美国和日本在特殊时期出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期间均使用包括TALF、PDCF、CPFF等工具,通过抵押获得国债或其他高流动性资产,但并未强调资金只能投资股票。日央行在2009年、2010年和2013年均采取措施工具对股票市场进行支持,通过央行购买股票ETF。本次新创设两项货币政策对比美国,日本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于股票市场更加直接,规模力度都较大,将直接提升股票市场流动性。9月26日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资本市场要努力提振,股市财富效应将显著提升,一揽子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政策或将陆续出台。
并购重组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方式。9月24日,证监会公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依法加强监管等。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对政策理解不全面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