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点评报告:北京二手房挂牌价跌幅一览
9月20-26日m,50城 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76%,但成交体量仍偏低
9 月第四周50 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76%。“517 政策”以来,新房成交高点在6 月底和7 月初两周,成交规模均超520 万方。7 月5 日到9 月19 日,新房周成交面积多数落在200-300 万方区间内,整体偏低。受月末冲量以及9 月第三周(中秋节所在周)的低基数影响,9 月第四周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76%,较9 月第二周增长50%,成交体量相当于年内周度成交高点(6 月21-27 日)的60%,相当于“517 政策”前一周的94%。
分城市来看,主要受杭州、青岛、苏州、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带动。
9 月20-26 日新房成交环比表现强于历史同期。与历史同期季节性规律相比,受月末冲量以及9 月第三周(中秋节所在周)的低基数影响,9 月第四周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76%,高于2020-2023 年同期环比均值52个百分点。不过从成交体量来看,仍然偏低,9 月20-26 日新房成交319 万方,较2020-2023 年同期均值下滑48%,较2023 年同期下滑42%。
以新政前的3 月17 日-5 月16 日平均值(前60 天)作为对比的基点100%,将各年的新房日度成交面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观察剔除季节性规律的成交数据。9 月前三周新房成交标准化比值分别为80%,6 3 %,55%,9 月第四周升至96%。与2015-2023 年同期均值相比,9 月前三周新房成交标准化比值平均低24 个百分点,9 月第四周低于历史均值8 个点,较9 月前三周改善。
累计来看,9 月1-26 日新房成交同比下滑38%,降幅高于7 月的21%,也高于8 月的25%。今年年初至9月19 日新房成交同比下滑31%。
观察京沪深新房成交,环比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环比成交均增长,但从成交体量来看,仍然偏低。9 月第四周(9 月20-26 日)北京新房成交15 万方,环比增长15%,相当于“517 政策”前一周的97%、年内成交高点的37%;上海新房成交21 万方,环比增长16%,相当于“517 政策”前一周的73%、年内成交高点的44%。深圳新房成交5 万方,环比增长2%,相当于“517 政策”前一周的83%、年内成交高点的52%。
9 月20-26 日,15 城二手房周成交面积环比增长48%9 月第四周(9 月20-26 日)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48%。5 月17 日-7 月4 日,除了端午节所在周之外的六周,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均在200-220 万方区间震荡。7 月5 日至9 月26 日,二手房周成交面积下滑至155-195 万方区间低位震荡。受月末冲量以及9 月第三周(中秋节所在周)的低基数影响,9 月第四周二手房成交面积增至180 万方,环比增长48%,较9 月第二周增长7%。
相比历史同期,今年9 月第四周二手房成交环比增长48%,高于2020-2023 年同期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均值5 个百分点。从成交面积来看,今年9 月第四周二手房成交180 万方,较2020-2023 年同期均值增长9%。
同样以新政前的3 月17 日-5 月16 日平均值(前60 天)作为对比的基点100%,将各年的二手房日度成交面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9 月第四周标准化比值为93%,高于2015-2023年同期均值4个百分点,有所改善。
9 月第四周,北京、上海、深圳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均增长,但仍低于“517 政策”前一周成交水平。9 月第四周北京二手房成交33 万方,环比增长46%,相当于“517 政策”前一周的93%;上海二手房成交34 万方,环比增长57%,相当于“517 政策”前一周的92%;深圳二手房成交10 万方,环比增长45%,相当于“517 政策”前一周的69%。
价格方面,上海二手房挂牌价指数继续下滑,北京小幅增长。北京、上海二手房挂牌价指数自2023 年6 月以来呈现持续下滑趋势。9 月16 日北京二手房出售挂牌价周度指数小幅增长,环比小幅增长0.1%(9 月9 日环比下滑0.4%),上海继续环比下滑0.3%(9 月9 日环比下滑0.2%)。
附录:北京50 个商圈二手房挂牌价:近半年跌幅中位数4.7%我们手工整理了链家展示的北京50 个热门商圈挂牌价,近半年以来北京二手房挂牌价中位数5.3 万元/平方米,近半年价格跌幅中位数4.7%。
分商圈来看,23 个商圈近半年挂牌价跌幅超过5.0%,占比46%,其中房山区窦店板块、门头沟区上岸板块近半年挂牌价跌幅超过7.0%。
风险提示
地产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