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专题:新上市转债高度分化 背后究竟由何定价

翟恬甜/曹源源 2024-09-30 08:03:23
机构研报 2024-09-30 08:03:23 阅读

  7 月以来,转债供给有所回暖,但新上市转债首日表现呈现较大分化。三季度新上市的18 支转债,首日涨跌幅标准差为2022 年8 月转债新规落地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6 支转债首日涨停57.3%,3 支转债首日涨幅超过20%,其余9 支转债表现较弱,万凯转债开盘破发,最终以93.7 的收盘价成为2022 年12 月以来第一支首日上市破发的转债。

      我们发现,在转债市场持续向下调整、缺乏增量资金入场的环境下,流通规模成为影响新上市转债上市首日表现的核心因素。流通规模在1.5 亿元以下的6 支转债全部实现涨停,流通规模在1.5-4 亿元之间的转债首日涨幅均在10-30%区间,而流通规模4 亿元以上的转债,首日收盘价均在106 以下。

      对于流通规模较大的转债,发行人业绩表现、转债转股稀释率成为进一步决定转债上市首日表现差异的重要因素。

      从新上市转债的后续发展看,部分中报业绩较好或下滑较少的小盘次新转债继续受到炒作资金青睐,估值维持高位,其余次新转债的估值定价则逐渐趋于理性,流通规模的影响逐渐淡化,发行人业绩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中报增收增利,利润增幅20%以上的次新转债,在业绩支撑与正股拉动下,截至9 月20 日估值均达到30%以上。

      总体来看,未来新发转债的首日表现或依然存在较大分化,不排除有个别转债再度出现破发。虽然我们认为转债打新的赚钱效应会持续存在,但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参与转债打新时,需对规模偏大、业绩偏弱的转债更谨慎对待。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