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周跟踪:看好超跌CXO“三重奏”下机会

孙建/郭双喜 2024-09-30 08:03:26
机构研报 2024-09-30 08:03:26 阅读 363

  投资要点

      周思考:看好超跌CXO “三重奏”下机会

      本周CXO 大幅上涨。本周医疗研发外包(申万)上涨18.05%,医药生物(申万)上涨15.28%,明显超额。我们认为本周CXO 板块超额表现可能来自于:生物安全法案边际改善+超跌下更大弹性空间。其中大市值公司药明生物本周上涨19.43%,凯莱英(A 股)上涨19.40%,泰格医药(A 股)上涨18.17%,康龙化成(A 股)上涨17.40%,药明康德(A 股)上涨17.30%,CXO 公司均有较为显著的上涨。

      观点:看好2023H2 低基数,降息+生物安全法案改善“三重奏”下CXO 机会。

      CXO 板块经历了2021 年以来3 年的持续下跌,2024 年YTD(截止9 月27日)医疗研发外包(申万)仍下跌27.99%(本周上涨18.05%),目前CXO 基本面企稳并看到边际改善,我们看好板块投资机会。

      1)2023H2 业绩低基数:2024H2 业绩或值得期待。从医疗研发外包(申万)数据可以看出:CXO 板块季度收入YOY 从2022Q2 开始逐季放缓,一方面因为大订单基数,另一方面受到投融资下滑影响,尤其是2023Q3-Q4 同比增速下滑持续加速;利润端趋势基本相似。

      2)美联储降息:或驱动投融资改善。9 月18 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为4.75%至5%。伴随着加息周期逐渐结束,医疗健康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也有可能迎来复苏,并且2022Q3-2024Q2 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数据基本企稳。降息背景下,投融资趋势也有望逐渐好转,并带来CXO 板块订单/业绩展望有望更加乐观。

      3)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边际改善:压制因素或逐渐消除。9 月19 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发布了NDAA(国防授权法案)终稿,内未涉及《生物安全法案》。2024 年即将进入第四季度,单独立法等路径也并未明确。

      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九洲药业、药明合联、美迪西、昭衍新药、博腾股份、泓博医药、诺思格、普蕊斯等。

      行情复盘:板块大涨,成交额显著提升

      涨跌幅:本周(2024.9.23-9.27)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上涨15.42%,跑输沪深300 指数0.28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第11 名。2024 年以来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累计跌幅15.0%,跑输沪深300 指数23.0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涨幅中排名倒数第2 名。

      成交额显著提升:截至2024 年9 月27 日,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3694 亿元,占全部A 股总成交额比例为7.0%,较前一周减少0.2pcts,低于2018 年以来的中枢水平(7.9%)。

      板块估值提升明显:截至2024 年9 月27 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3.08 倍PE,环比上升1.00。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96%,环比下降15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44.2%)。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根据Wind 系统中信证券行业分类看,本周(2024.9.23-9.27)医药子板块均实现11%以上涨幅,其中医疗服务(+20.7%)、医药流通(+16.1%)、医疗器械(+16.0%)涨幅领先。

      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2024.9.23-9.27)医药子板块中医疗服务(+25.5%)、CXO(+19.7%)、生物药(+18.0%)上涨、医疗器械(+17.3%)、科研服务(+17.1%)涨幅领先。个股来看,医疗服务板块中爱尔眼科(+36.1%)、迪安诊断(+33.0%);CXO 板块中药石科技(+25.8%)、阳光诺和(+23.9%)、美  迪西(+23.7%);生物药板块中智飞生物(+34.3%)、康泰生物(+27.2%)涨幅较大。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国内医药行业处于供给侧改革的深水区,创新升级、渠道结构变化,成为主要方向,这个过程中,医院院外产品更受益于老龄化加速趋势、创新药械鼓励性政策影响下进入兑现期,更重要的是,随着医疗环节改革的深入,我们判断医药价值链也将发生比较大的重构,这个过程中,处方外流、医药CSO、各环节集中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也将呈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行业最新观点:供给出清,稳就是对

      医药中报后,诊疗复苏、医疗反腐基数及“四同”、设备更新、DRG2. 0、中成药集采等政策推进节奏,共同影响行业业绩增长预期,我们认为有增量也有结构调整,医药整体“供给出清”窗口的判断没有变,这个过程中医药稳健资产依然是重要布局方向,特别是三条线:①医药格局较好的细分领域:大输液、精麻药、医药流通、血制品等;②供给出清较早的领域:中药、化药(包括原料药)、耗材、设备(按出清节奏从早到晚排序);③创新或出海及家用药耗、设备领域。

      落实到具体投资建议上:

      我们看好资源/品牌/牌照属性的公司,比如羚锐制药、东阿阿胶、同仁堂、华润三九、天坛生物;

      我们看好专科化药、产品迭代能力验证过的公司增长韧性,比如恩华药业、科伦药业、九典制药;

      更加重视原料药行业在下游制剂供给侧出清过程中的机会,比如奥锐特、仙琚制药、普洛药业;

      看好具备产品持续迭代能力,ROE 水平较高、估值较低的出口器械公司,比如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新华医疗;

      同时强调处于微利的医药流通公司集中提升趋势,看好央国企的机会。比如上海医药、九州通。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业绩低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