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城投公司参与地产纾困的方式及新趋势
要点
城投公司在地产下行期加大拿地力度以托底土地一级市场,近年来成为市场拿地主力军;托底模式下易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空转,且受自身开发能力及市场环境掣肘,城投公司拿地项目开工率很低,致使其资产变现能力减弱,现金流及偿债压力增大,反向约束了城投公司的拿地空间和托底效果。
随着出险房企的增多,除了通过直接参与土地一级交易来维稳市场外,部分城投公司亦将房企作为直接纾困对象,担当“白衣骑士”入股房企或为其提供借款以注入流动性支持,但该种模式下所需资金量巨大且耗时较长,在当前环境下能够发挥的纾困效果或甚微;倘若纾困对象后续经营未有明显改观或显著恶化,对城投公司的现金回收、财务表现以及市场舆情等均易造成不利影响。
相较于“救企业”,“救项目”仍是纾困路径首选。城投公司参与“保交楼”进一步证明了其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资金来源更多的依赖于政策性款项,但对自有资金亦有一定占用;“保交楼”的深度推进使得城投公司参与房地产项目的可能性提升,未来区域地产市场的变化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城投公司的分化。
当前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很大,无隐债城投公司有望成为主力承担本轮收储任务,获得更多业务发展空间;但项目的落地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参与高库存、消化周期长的区域收储工作或使城投公司资金及债务承压,同时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盈利空间往往不大,各地在实操落地中需多方权衡以保障机制运行的可持续性。
2024 年9 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结合该轮政策导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城投公司主要会以“保交楼”和收储存量商品房投入保障房市场的方式参与地产的纾困,仍需关注该类方式对城投公司资金及债务造成的压力,以及区域地产市场变化引起的城投公司分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