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周报:9月挖掘机外销有望提速;重视顺周期底部品种

机构研报 2024-09-30 16:52:26 阅读

  投资要点

      【核心组合】

      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恒立液压、中联重科、柳工、山推股份、杭叉集团、安徽合力、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中车、北方华创、杰瑞股份、汇川技术、杭氧股份、华测检测、巨星科技、晶盛机电、涛涛车业、中际联合、罗博特科、双环传动、北特科技、英杰电气

      【上周报告】

      【工程机械】深度:内外需趋势向好,盈利提升经营质量改善;下半年业绩将提速

      【油服行业】深度:景气持续,迈向全球

      【豪迈科技】深度:全球轮胎模具龙头,高端数控机床黑马

      【华秦科技】深度:中高温隐身龙头企业,布局航发全产业链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发布,看好船舶总装央企龙头蓄势待发

      【杰瑞股份】董事长等拟再次增持彰显信心,油服装备龙头海外市场持续开拓

      【中联重科】中联高机终止分拆上市,持续看好海外扩张+新兴板块拓展

      【核心观点】9 月挖掘机外销有望提速;重视顺周期底部品种。

      【工程机械】CME 预估9 月挖掘机外销同比增长近9%,有望连续2 个月正增长;工程机械龙头下半年业绩有望提速

      1)CME 预估:2024 年9 月挖掘机(含出口)销量约16000 台,同比增长约12%,有望连续6 个月正增长。国内:预估销量7300 台,同比增长近17%,有望连续7个月正增长;出口:预估销量8700 台,同比增长近9%,有望连续2 个月正增长。

      2)工程机械龙头下半年业绩将提速。海外贡献主要利润,国内地产和基建政策预期改。土方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率先复苏,占比大的龙头业绩增速有望领先。受益于国产品牌去库存、去年同期低基数、海外部分地区需求温和复苏,出口市场向好。

      2)中国工程机械复苏三部曲——更新周期启动、内需改善、出口市占率提升

      更新:行业国内周期有望筑底向上,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落地,更新周期有望启动。按8-10 年为更新周期测算,预计2024 年挖掘机更新需求有望触底。

      内需:房地产政策持续利好,万亿国债加大基建投入,国内需求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出口:全球化持续推进,海外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2024 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累计出口额258.37 亿美元,同比增长3.4%。以三一重工为例,2020-2022 年三一重工挖掘机海外市占率分别约为4%、6%、8%。

      持续聚焦行业龙头:重点推荐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恒立液压、中联重科(H/A)、柳工、山推股份、杭叉集团、安徽合力;持续推荐潍柴动力、浙江鼎力、三一国际、诺力股份

      【船舶】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预案发布;龙头船厂盈利改善

      1)9 月18 日盘后,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预案》。

      ①交易方式:中国船舶以发行A 股股票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②换股价格:中国船舶的换股价格为37.84 元/股,中国重工的换股价格为5.05 元/股,上述公司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 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并由此确定换股比例。

      ③换股比例及换股数量: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的换股比例为1:0.1335。截至2024-9-18,中国重工的总股本约228.02 亿股,参与本次换股的中国重工股票约228.02亿股。参照本次换股比例计算,中国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约30.44 亿股。

      ④创新性的均给予交易双方选择权:中国船舶收购请求权: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为30.27 元/股。收购请求价格按照换股吸收合并的定价基准日前120 个交易日的中国船舶股票交易均价的80%确定。中国重工现金选择权: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价格为4.04 元/股。现金选择权价格按照换股吸收合并的定价基准日前120 个交易日的中国重工股票交易均价的80%确定。

      2)船舶核心逻辑:船价持续走高、需求景气上行,龙头船厂盈利改善①船价:截至2024 年9 月,新船造价指数位于历史99%分位数,船位紧张+通 胀压力,促船价有望创历史新高。

      ②需求:2024 年1-8 月,全部船型新接订单同比提升26%,集装箱船、油轮和LNG 船新接订单分别同比增长42%、67%、70%;主要船厂新接订单景气向上,集装 箱船、散货船是目前交付主力船型。

      ③供给:2024 年1-7 月,全部船型完工交付合计5381 万DWT,同比去年基本 持平。自2020 年起至2024 年7 月,全部船型累计完工交付4.0 亿DWT,达上轮周期 (2003-2012 年)总交付的38%。

      ④趋势:新船订单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方向发展,头部船厂建造大型船 舶技术领先,未来优质高价订单竞争力强。

      持续力推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船防务、中国海防、亚星锚链等。

      【轨交装备】2024 年第二次动车组高级修招标启动,合计473 组超预期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4 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上半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5794.31 亿元,同比减少0.22%,净利润盈利17.37 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10.86 亿元,相较去年,今年上半年国铁集团净利扭亏为盈。

      1)国铁采购平台8 月16 日发布招标公告,2024 年第二批动车组高级修招标启动,合计472.6 组,包含三级修24 组、四级修146.6 组、五级修302 组,五级修占64%。

      2)动车组高级修数量进入上升期,看好轨交装备维保市场。2010-2014 年年均新增动车组数量较2007-2009 年翻倍增长,根据国铁集团历年统计,我国2007-2009年年均新增动车95 组,2010 年开始达到195 组,2010-2014 年年均新增为180组。预计2010 年新增的动车22 年开始五级修,部分检修工作延至23 年。23 年开始,动车组维保后市场进入上升期。

      3)订单:2024 年中国中车公告的高级修合同较2023 年增长99%,全年有望超预期。2024 年中车公告的2 次高级修合同金额合计为284.6 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99%。(截至目前,中车公告高级修合同金额分别为3 月的147.8 和本次的136.8亿元,2023 年1 月和10 月分别公告高级修合同金额为70.1、72.7 亿元)。

      推荐中国中车、中铁工业,持续关注中国通号、时代电气、铁建重工、思维列控、交控科技等。

      【半导体设备】传统周期+技术周期驱动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先进扩产+国产提速+估值修复

      1)传统周期+技术周期驱动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半导体最重要的两大终端应用市场智能手机和PC 需求均出现回暖。2024Q2 全球智能手机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7.6%,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全球PC 市场在经过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后,2024Q1 恢复增长,2024Q2 增幅扩大(qoq+3%)。WSTS 预计2024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增长16%。

      2)看好国内先进扩产+国产提速+估值修复。24Q3 以来半导体设备板块回调较大,主要系市场对24H1 及25 年国内重点晶圆厂扩产增速担忧,以及9 月美国对GAAFET 架构制造及设备管制加码所致。今年以来,各设备厂加大研发力度致力于新品突破,2025 年有望进入收获期。展望后续,高端存储及先进逻辑客户扩产确定性高,先进国产化率提升斜率有望超预期。

      重点推荐:1)设备:平台型龙头北方华创;2)细分环节龙头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微导纳米、精测电子、芯源微。3)零部件:新莱应材、京仪装备,关注正帆科技。

      【人形机器人】海内外头部厂商接近量产阶段,工业、家用场景齐发力

      特斯拉将于当地时间10 月10 日(北京时间10 月11 日)正式推出Robotaxi。9月26 日,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生产数百台,但还不到可以上产线工作的状态,目前只能用来采集数据、测试不同的设计方案。同日,傅利叶在上海发布GRx 系列第二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立足于“为AI 打造最佳具身载体”的产品愿景,相比上一代产品,GR-2 身高升级到175cm,电池容量翻倍,单手升级为12DoF,在行动能力方面,全新升级的GR-2 全身共有53DoF,最大关节扭矩超380N.m,编码器精度提升2 倍,负载能力与运动能力大幅提升。

      重点推荐:三花智控、北特科技、双环传动、柯力传感;重点关注:中大力德等。

      持续推荐:拓普集团、贝斯特、恒立液压、鸣志电器、绿的谐波、禾川科技、五洲新春、东华测试、华依科技、优必选、博实股份等。持续关注:步科股份、安培龙、华培动力、兆威机电、伟创电气、大业股份、江苏雷利、雷赛智能、日发精机、浙海德曼、华辰装备等。

      【工业气体】空分价格低位盘整

      据卓创资讯工业气体微信公众号,9 月19 日气体价格:液氧:360.73 元/吨,环比跌0.56%,同比降25.2%;液氮:421.3 元/吨,环比持平,较去年同期跌22%;液氩:632 元/吨,环比涨1.61%,同比降37.95%。

      推荐杭氧股份、和远气体、中船特气、广钢气体、华特气体、侨源股份、陕鼓动力、凯美特气、福斯达等。关注昊华科技、金宏气体、雅克科技、南大光电、至纯科技、正帆科技、蜀道装备、中泰股份、中巨芯等。

      【通用设备】我国8 月工业保持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8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2%。1—8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8 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制造业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

      推荐海天精工、华中数控、伊之密、欧科亿、华锐精密;关注汇川技术、海天国际、豪迈科技、中钨高新、科德数控、纽威数控、国盛智科、创世纪、沃尔德。

      【光伏设备】行业底部拐点渐行渐近,关注具技术迭代的设备方向

      1)国家能源局:8 月23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 年1-7 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7 月份光伏新增发电装机123.53GW,同比增加26.37GW。

      2)光伏行业短期:随着行业价格的下行,促进光伏设备需求提升。中长期:伴随未来光伏价格和成本持续下降,光伏装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1)新技术:HJT/TOPGQn/xBG、钙钛矿、铜电镀、组件设备等;2)新转型:向泛半导体平台型公司转化。

      推荐晶盛机电、迈为股份、罗博特科、金辰股份、弘元绿能、奥特维、捷佳伟创、英杰电气、帝尔激光、高测股份、汉钟精机;持续关注亚玛顿等。

      【锂电设备】国内新能源乘用车7 月销售渗透率达51.1%,首次超过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1%,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 年7 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72.0 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87.8 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传统燃油车零售销量为84 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7%。

      推荐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骄成超声;最新关注璞泰来、道森股份、瀚川智能;持续关注斯莱克、海目星、利元亨、杭可科技、联赢激光。

      【风电设备】2024 年1-7 月份,风电新增发电装机同比增加3.6GW

      1)8 月23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 年1-7 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7 月份,风电新增发电装机29.91GW,同比增加3.6GW。

      2)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2024 全球海上风电报告》,2023 年全球海风装机10.8GW,同比增长24%。未来十年(2024-2033 年)全球将新增410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推荐中际联合、亚星锚链、三一重能、日月股份、新强联、长盛轴承、五洲新春,关注运达股份、东方电缆、海力风电、明阳智能、杭齿前进、盘古智能等。

      【出口链】持续看好2024 年出口链投资机会

      9 月25 日公布美国当周MBA 抵押贷款再融资活动指数1132.9,前值941.4。9 月26 日公布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1.8 万人,前值22.2 万人,预期22.5 万人。

      推荐涛涛车业、巨星科技、春风动力、浙江鼎力、宏华数科、永创智能、弘亚数控、乐惠国际、大丰实业。

      【油服设备】油价高位震荡,全球油气市场景气持续、国内能源安全驱动资本开支,油服设备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

      2024 年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加,石油公司将持续加大油气开发力度,尤其是超深水油田开发和非常规油气开发,预计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约6079 亿美元,同比增长5.7%。Spears&Associates 预测2024 年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1%。受益于全球上游资本开支提升,油气设备及服务需求增加。

      2024 年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9 月25 日,杰瑞集团全资子公司杰瑞石油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与巴林国家石油公司BAPCO 签署了7 个天然气增压站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含税总金额达3.16 亿美元(约合22 亿元人民币),成为了中巴建交35 年以来首个成功进军巴林石油天然气领域大型EPCC 项目的中国公司。

      推荐杰瑞股份、华通线缆,看好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石化机械、迪威尔、博迈科等。

      【检验检测】需求逐步改善,重视行业底部拐点机会检测检验行业2023 年营收4670 亿元,同比增长超9%。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3 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截至2023 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3,834 家,同比增长2.0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70.09 亿元,同比增长9.22%,行业营收增速较2022 年有所提升。从市场结构上看,事业单位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企业制单位占比持续上升。2023 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同比增长5.03%,全年取得营收1,867.06 亿元,同比增长6.13%,营收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3 年底,全国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7,558 家,同比增长6.63%,营业收入达到3,751.22 亿元,同比增长11.50%,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4.04%,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80.32%,集约化趋势持续。

      新兴领域保持高速增长,传统领域占比下降至38%。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包含核电)、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传统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 年的47.09%下降到2023 年的38.32%。

      推荐华测检测、苏试试验、东华测试、安车检测;持续关注谱尼测试、广电计量、国检集团。

      风险提示:1)基建及地产投资低于预期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