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院线行业动态:乘消费东风 享内容供给增加 左侧布局电影板块
核心观点
回顾今年电影行业,国产和进口电影供给不足的问题显著,导致票房表现不佳。但我们认为影视板块已充分反映不及预期的影响,各主要上市公司股价处于历史低位。
展望未来,我们看好市场底部回暖。从供给看,重磅系列化国产和进口片储备丰富。万达、光线、博纳等储备了多部国内大IP 系列化电影,且其他重磅项目也在推进种;好莱坞进口片预计将走出供给低谷,既有热门IP 续作,如美国队长、碟中谍、阿凡达等,也有经典IP 重启,如刀锋战士、超人、神奇四侠等。从需求看,全国各省陆续发放电影消费券,合计金额超3 亿元,据我们测算,有望带动约10 亿元票房,因此供给恢复叠加消费券活动有望共同刺激需求回暖。
重点推荐猫眼娱乐、万达电影、光线传媒。1)猫眼娱乐:
国庆再落地档期宣发联动,11 部电影参与7 部,明年春节预计也将有主投上映。2)万达电影:估值低位,看好主投系列化重磅释放,预计年底有《误杀3》,明年春节有《唐探1900》,叠加影院业务受益行业底部回暖。3)光线传媒:重磅储备丰富,公司高把控度提升业绩弹性,系列化运营提升估值弹性,明年春节预计有《哪吒之魔童闹海》,储备《第十七条》。
关注有重磅电影释放的博纳影业,受益进口片供给恢复和重磅主投电影释放的中国电影,以及受益电影和线下娱乐共同增长的阿里影业。
行业动态
一、电影消费券:合计金额超3 亿,或刺激观影需求近期上海发放4500 万元电影消费券。据央视新闻,上海市财政将投入5 亿元发放消费券,涉及领域包括餐饮、住宿、电影、体育等。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电影局)介绍,在电影消费方面,本次将发放总额4500 万元的“乐影上海”电影消费券。活动将从9 月28 日开始,至12 月31 日,用户登录淘票票、猫眼平台(含App 客户端、小程序等),领取消费券后,购买上海市影院电影票最高可享单张30 元优惠、单笔消费60 元优惠。本次活动预计可惠及超150 万观影人次。
预计本次上海的消费券可带动当地超7000 万票房。根据消费券使用规则,每张电影票可享受30 元优惠,按4500 万的消费券总额计算,预计可惠及150 万人次。2024 年至今,上海市的平均电影票价为51.4 元。因此预计本次活动,可带动7710 万元票房。
年初至今,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发放电影消费券,合计金额超3 亿元。据澎湃新闻、央视新闻等媒体,年初至今已有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湖南、云南等省份发放电影消费券。从金额看,各省份发放金额从1000 万至4500 万元不等,其中上海发放4500 万,江苏发放3000 万,浙江发放2800 万,河南发放1000 万,据央视新闻,全国累计投入金额超3 亿元。
以浙江为例,据钱江晚报,2024 年7 月19 日,“周末看电影,浙里更精彩”2024 浙江省电影消费券发放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市浙影时代影城·西湖文化广场店举行。本次消费券发放活动从2024 年7 月19 日启动,持续到2025 年6 月30 日,发放总额将超过2800 万元。领取或使用优惠的方式有3 种,且可叠加使用。具体领取方式包括:
1)领取抵扣券:用户可登录淘票票(APP、支付宝小程序、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高德小程序)、潮新闻APP、Z 视介APP 任意平台随机领取5-15 元面额抵扣券;2)购票立减:用户可登录淘票票(APP、支付宝小程序、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高德小程序)、潮新闻APP、Z 视介APP 任意平台抢15 元立减优惠名额,优惠自动应用于购票结算过程;3)使用云闪付立减优惠:用户从淘票票APP 领取抵扣券、参加购票立减的,并使用云闪付绑定指定银行卡支付时,每周还可叠加享受1 次2-10 元的立减优惠。
预计浙江省的电影消费券活动可在一年时间内带动1.54 亿元票房。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表示,2024 年已经是浙江省第4 次发放电影消费券,2023 年发放的2500 万元电影消费券,带动了浙江电影票房1.28 亿元,惠及320 万观影人次。按本次浙江电影消费券总额2800 万元,以及2024 年43.1 元的平均票价计算,预计可带动1.54 亿元票房。
从全国范围看,我们预计电影消费券预计可带动10 亿元票房。亿元票房。从上述不同省份消费券活动的发放规则看,最终的优惠金额差距较大,从上海市的人均优惠30 元,到浙江省的人均优惠约8 元。根据央视新闻披露的全国电影消费券合计投入金额约3 亿元,则对应惠及的人群约为1000 万至3750 万人。按全国2024 年平均电影票价42.6 元计算,则全国3 亿元的电影消费券预计可带动票房4.26 亿元至15.98 亿元,平均值为10.12亿元。
风险分析
短视频和剧本杀等娱乐活动冲击电影行业的风险、流媒体平台和影院之间的渠道竞争风险、全年观影人次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观众对票价敏感度提升的风险、影院内盗摄侵害影视版权的风险、电影排期与宣发失误的风险、同类电影在同档期激烈竞争的风险、内容监管风险、进口电影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影制作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艺人道德风险影响影视作品播出的风险、观影人群审美取向发生变化的风险、观影人群对电影质量更高的要求导致出品方利润空间受挤压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