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周报:尘埃落定 退名单新模式怎么看?

梁伟超/李书开 2024-09-30 21:05:08
机构研报 2024-09-30 21:05:08 阅读

  尘埃落定,退名单新模式怎么看?

      9 月下旬,绍兴市4 家国有企业公告拟退出融资平台,公告内容和退出主体性质与之前的退名单企业差异较大,可能标志着3899 名单的退出机制最终敲定。地方政府化债的进程持续较久,在从2011 年开始至今的十多年时间内,地方债的摸底和化解一共历经三轮,“名单制”也不是最后一轮“一揽子化债”政策下独有的产物。所谓的“名单”有不止一个版本,其中比较被市场关心的名单主要包括2014 年43 号文下的财政部地方政府性债务名单、2018 年27 号文名单的财政部隐债名单以及2023 年的“3899”名单。

      今年以来“3899”名单关注度最高,主要是该名单制与城投的再融资限制情况关联性更强。从目前的规则来看,如果是名单内的企业,则只能借新还旧,无法新增融资,且不能新增可能不限于债券融资,非标融资新增同样较为困难。如果是名单外但由于触及到了一定的标准,可能会被交易商协会或交易所认定为名单外的城投,那么债券融资无论是借新还旧还是新增融资都需要当地政府出函。

      而关于“3899”名单的退出机制,各地反馈的信息差异较大,此次绍兴市的4 家国有企业的退出方式可能是最接近尘埃落地的版本。

      从5 月开始重庆打响了退名单的第一枪,截止目前至少有20 多家企业公告宣布退出名单,但普遍为不发债企业,因此参考价值不大;其余有退名单动作的省份如广西、新疆、云南、河南等,企业数量较少的同时也均为不发债企业。而9 月绍兴市的4 家国有企业官宣拟退出名单,同以前不同的是,此次的4 家主体均为发债主体,同时从公告的内容来看,与重庆相比更明确的揭示出退名单的主要考核规则。

      但退出3899 名单不等于能够新增融资,前者只是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能否新增融资的认定标准是动态调整的,至少会每年重新认定一次。退出名单只能表明企业已经完成隐债清零和与地方政府债务层面的解绑,能否被认定为可以新增融资的产业化主体还需要考察其报表层面市场化业务的权重如何。同时,市场化业务表现的认定存在周期性的动态调整,至少每年的年报披露后,会使用更新的年度数据进行重新认定,因此会有双向调整的可能:比如上一年度被认定为名单外城投本年度被认定为产业主体,则本年度可以新增,反之则否。

      总结来看,城投退名单应该是大势所趋,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单内的企业应该逐步退出,退出的企业数量会持续增加。但退名单从逻辑上来讲只是城投完成市场化转型的第一步,短期来看退名单对城投供给端带来的冲击较为有限,流动性主导定价的背景下,名单内外城投债价格的分化在短期同样很难有所体现。

      风险提示:

      融资政策超预期事件、信用黑天鹅事件。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