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行业信息点评: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政策暖风如期而至

孙婷/何婷 2024-09-30 21:51:09
机构研报 2024-09-30 21:51:09 阅读

  投资要点:

      【事件】为落实9 月26 日政治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培育市场生态,鼓励机构长期投资。内容举措包括:1)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推动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良性互动。

      2)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 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截至2024 年9 月26 日,ETF 基金规模2.89 万亿元,较2023 年底增长41%,5 年复合增速31%。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当前公募基金管理费以及交易佣金改革已经落地,后续可能会进一步对基金销售费用进行规范。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

      3)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

      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政策资金面积极,多举措提振市场。9 月24 日“一行一会一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提出多项举措提振资本市场,主要包括:1)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 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 亿,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2)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3)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类基金产品创新。9 月26 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多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政策,包括:1)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2)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3)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市场表现同比改善,三季度业绩向上弹性大。自24 日“一行一会一局”提出系列政策后,连续3 个交易日交易额达到万亿左右,3 季度日均交易额7331 亿元,同比下滑17.46%。2024 年第三季度沪深300 上涨2.42%,去年同期下跌3.98%,万得全A 上涨2.32%,去年同期下跌4.33%,中债总全价指数上涨1.24%,去年同期下跌0.03%。考虑到市场表现显著好于去年同期,自营业务同比有望大幅改善,我们认为券商三季度业绩有望同比正增长。2024 年上半年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下滑21%,预计下半年在低基数及市场环境回暖的效应下,全年降幅有望缩窄。

      行业估值极低,估值向上空间大。当前证券II(中信)指数为1.50 PB,仍处于历史17.8%分位。2024 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股票投资中券商板块持仓仅0.27%,处于历史极低水平。考虑到当前券商行业市场悲观预期已充分释放,行业安全垫充足,我们认为随着流动性改善、利好性政出台,券商股估值有望随市场改善而触底反弹。

      重点推荐: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指南针、东方财富

      风险提示:市场低迷导致业绩和估值双重下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