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投半年报的分析:化债之年城投债务有哪些变化?
近期,各城投平台相继公布2024 半年报。2023 年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化债工作已推进一周年,化债大背景下城投平台有何变化?截至9 月25 日公开半年报的城投平台剔除子公司后共2333 家(覆盖了2023 年发布年报的2354 家城投平台中的绝大多数),通过对2024 半年报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讨论,分析化债之年城投的新特征。
负债端:
一、有息负债增速下降,绝大部分化债重点省份中有息负债规模低增长。
2024 年中,城投有息负债规模从2023 年底的60.8 万亿元增长至64.05万亿元,增长5.33%,同比增长9.23%,低于前值(13.26%),化债初见成效。化债推进同时财政资金存在缺口,1-8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2.6%,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21.1%,财政收入承压对财政支出和地方化债形成制约,城投债务压降仍有一定难度。分地区来看,除辽宁外大部分化债重点省份中有息负债增速偏低,青海、黑龙江有息债务出现收缩。
二、城投债务期限结构改善,短期债务占比下降。短期有息债务占比2016年以来首次下降,而重点省份的期限结构变化分化。2024 年中,城投短息债务占比从2023 年的28.56%降至26.58%,为自2016 年以来首次下降。
分地区来看,2024 年中,江苏、西藏、天津、新疆、山东的短期债务占比偏高,超过30%。从2024 年中相比2023 年的变化来看,重点省份之间表现分化,宁夏、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的短期债务占比上升,而天津、青海、云南明显下降。
三、债务结构继续改善,银行贷款快速增长,债券规模基本持平,非标则净减少。在化债大背景下,城投债的发行审核变得更加严格,同时非标融资也受到严格限制。2024 年中与2023 年末比较,债券融资的增速下降至0.96%,创十年来最低增幅,非标融资增速下降5.44%,延续2023 年的收缩趋势,同期银行贷款的规模增长8.87%。政策调控下城投平台融资结构的有所调整,2024 年中,银行贷款、债券和非标的占比分别为58.91%、26.22%、14.87%,较上一年分别提高2.43 个百分点、降低0.89 个百分点、降低1.54 个百分点。
四、融资成本持续走低,部分重点省份融资成本下降更为明显。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债务总额”大致估算城投平台的融资成本,2020 年以来城投平台的平均融资成本持续走低,或因化债过程中高成本非标融资渠道受阻,而银行贷部分置换原有高息债务降低城投的综合融资成本。2024 年上半年的平均年化融资成本已经降到4.79%左右,相比2023 年降了0.18 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部分重点省份融资成本下滑更为明显,其中黑龙江省城投平台融资成本下降达1.89%,内蒙古、重庆、新疆、天津、贵州、海南的城投平台融资成本下降也较多,而宁夏、青海、上海等地的城投平台融资成本仍上涨,但增速总体可控。
五、“一揽子化债”实施以来,城投融资依然偏紧。一方面,城投公开债净融资持续偏紧,以万得口径城投债净融资来看,2023 年10 月以来,多数月份城投债净融资为负,2024 年8 月城投债净融资-726.2 亿元;另一方面,2024 年以来“退平台”数量减少,“退平台”后并未明显打破融资约束。2023 年8 月-2024 年1 月“退平台”公告较为集中,进入2024 年“退平台”数量明显减少。
资产端:
六、资产规模向头部城投集中,城投整合效果显著。2024 年上半年城投平台整体资产规模为151.74 万亿元,相比2023 年增速较低;其中资产规模1000 亿以上、500-1000 亿、300-500 亿、100-300 亿和100 亿以下的城投平台资产相比2023 年分别增长4.2%、4.41%、3.23%,-1.61%和-9.02%,资产规模集中化显著。
七、货币资金规模略有回升,占比变化不大。2024 上半年城投平台整体货币资金规模为8.28 万亿元,相较2023 年底增速仅为3.84%,显示出城投平台在货币资金方面的紧缩态势有所缓解。但从占比来看,2024 上半年末,城投平台的货币资金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5.5%,与2023 年相比基本持平。
八、土地市场遇冷,存货规模增速走低,存货占比有所下降。2019 年以来,城投平台存货规模的增速不断下滑。2024 年上半年,城投平台存货规模的增长率回落至2.85%。结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创三年新低,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持续推进化债、房地产预期转向的背景下,城投平台拿地和土地开发也更加谨慎。
风险提示:数据口径有差异;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或有遗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