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政策分析的几点常识
在过去的4 周时间里(9 月7 日发布7 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以来),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了急剧的波动,9 月23-30 日的6 个交易日里,万得全A 暴力拉升了26.3%,而10 债收益率在此期间则大幅攀升了11 个基点。如此短的时间里,我们很难相信盈利端(国家资产负债表资产端)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负债端来看,虽然9 月末有短暂和小幅的扩张,但从股债的组合来看,仍然很难相信金融市场进入到增量博弈的阶段。如果没有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政策催生的情绪波动只能是短期的扰动。在潜在增速下行大周期的背景下,货币配合财政,在新的财政计划公布之前,我们对国家资产负债表两端的判断基本没有变化。展望10 月,我们认为资金面进一步松弛的空间非常有限,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将继续下行,实际产出只要表现大体平稳,金融市场剩余流动性就会趋于收敛。债市方面,短端利率处于我们预测的区间下沿附近,但长端已经明显高于我们预测的区间下沿。股市方面,目前显然情绪占据主导,基本面分析的价值不高,从资金面的角度来看,权益市场大幅拉升的背景下,债市大幅下挫,说明市场仍然不是增量博弈;按照目前的数据匡算,至少要有2.5 万亿的新增财政计划,才能使年末的实体部门负债增速高于9 月末(9.3%)。而央行三季度例会通稿里有关“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表态,让我们很难对新增大规模财政计划抱有太强的期待。合并来看,如果没有新增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四季度实体部门负债增速仍趋于下行,股债性价比趋势上偏向债券,风格上价值相对占优的概率更高。如果有新增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超过2.5 万亿),大概率货币政策会有配合(类似于去年底新增一万亿国债后的市场走势,股债同向)。因此无论何种情景,我们认为,目前看多债券都具有很高的胜率;股票方面,在急剧拉升之后、新增财政计划公布之前,我们建议投资者留一份清醒。
必须强调的是,有关9 月底这波市场暴涨,我们并没有缺席,在9 月份的资产配置周报中,我们一直提示价值板块逐步跌出的配置价值,并在9 月21 日的资产配置周报中明确建议投资者把握节前交易机会(详见《把握节前交易机会——资产配置周报》,2024-9-21)。市场永远是对的,但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我们认为必须尊重常识,而非基于一己私利的主观臆测。第一,短期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长期政策内生。实际经济增速围绕潜在增速波动,政策在短期可以熨平波动,从而实现帕累托改善,但长期来看,政策并不能够影响潜在增速的周期走势。一个完整的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大约在75-80 年,上升周期为35-40 年,下降周期为35-40年。政策与经济的关系类似于医生与人,再好的医生也不能让人长生不老,更别说返老还童。第二,在经济长周期外生的背景下,政策能够实现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稳定增长,并维持稳定的低通胀。通胀是相对的,下跌幅度的大小与通胀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有跌至合意水平下方才叫做通缩,在合意水平上方下跌称之为滞涨,只不过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所谓的合意水平。金融机构及相关人员主要的功能是价值发现,发挥市场通过量价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当价格急剧波动时,只能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明显下降,金融机构及相关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第三,经济长周期下行背景下,货币配合财政。货币与财政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上行周期下,市场化主体对价格敏感,货币政策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财政政策配合即可。下行周期下,流动性陷阱概率上升,财政政策发挥主导作用,货币进行配合。但政策目标应该是接受潜在经济增速(即盈利)下行情况下,负债增速的合理下行,即稳定宏观杠杆率。2016 年政府提出这一目标,而在最近的央行三季度例会通稿中,仍坚持了这一目标的表述,“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截至今年8 月末,社融余额增速为8.1%,显然高于经济增长目标(5%)加上通胀管理目标(2%)。
负债端来看,8 月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录得9.5%,前值9.5%;结构上看,政府负债增速高于前值、家庭和非金融企业负债增速则有所下行,8 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再度下行0.2 百分点至12.1%,我们认为未来继续下行的概率较高。预计9 月政府部门负债增速基本稳定在11.4%附近,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则下行至9.3%附近,如果没有新增财政计划,10 月政府和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大概率双双下行。按照两会给出的目标匡算,年末政府和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将降至9.5%和8.7%附近。央行三季度例会的最新通稿(9 月29 日)显示,稳定宏观杠杆率的目标没有动摇,未来实体部门负债增速仍趋于下行,向名义经济增速靠拢。货币政策方面,8月,我们衡量货币政策的三大数量型指标——基础货币余额增速、金融机构负债增速、超额备付金率——两降一升(金融机构负债增速上升),我们认为8 月货币政策边际上有所收敛。金融机构负债增速自2018 年初金融去杠杆结束后,连续9 个月(2023 年6 月-2024 年2 月)超过实体部门负债增速,3 月之后金融机构负债增速重回实体部门下方。综合来看,货币配合财政,在政府部门负债增速下行前提下,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区间震荡,整体保持中性。按照2024 年9 月降息后的情况估计,我们预计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沿约为1.4%;十年国债和一年国债的期限利差走扩至78 个基点,2月20 日LPR 非对称降息后,我们下调期限利差中枢预估至60 个基点,对应十债收益率下沿约为2.0%,三十年和十年国债利差中枢预估在20 个基点,对应三十年国债收益率下沿约为2.2%。
资产端来看,最新公布的8 月经济数据再度走弱,后续走势不确定性增加,现有高频数据显示,9 月经济数据或表现平稳。两会给出全年实际经济增速目标在5%左右,按照赤字和赤字率(3%)倒推,全年名义经济增速目标在7.4%。我们认为基数效应消除后, 今年实际经济增速很难超过去年(5.2%),预计在4.5-5.0%之间,但GDP 平减指数有望较去年(-0.5%)有所改善,预计在0.0 附近。对应今年名义经济增速在4.5-5.0%,与去年(4.6%)基本相当。我们目前认为,未来1-2 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中枢在4-5%之间,对应名义经济增长中枢在6-7%之间。
风险提示
经济失速下滑,政策超预期宽松,剩余流动性持续大幅扩张,资产价格走势预测与实际形成偏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