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深度报告:此轮建材行业弹性如何?2024年VS2014年
复盘历史:确认拐点 ,把握弹性
过去几轮周期均体现为“从地产政策见底,到地产销售数据改善,到建材企业基本面改善”的传导链条逻辑,与当前周期所处位置最为相似的时期为2014-2015 年,本文聚焦于此,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与彼时的背景条件、产业周期、企业基本面等维度,为当前行情演绎提供历史借鉴。
复盘2014-2015 年:从估值修复到基本面改善的周期约半年,且估值修复阶段的股价空间较大。一是预期修复阶段,即使地产数据和企业基本面持续弱势,政策加码也会驱动估值行情,且建材板块存在一定相对收益,2014 年11 月-2015 年6 月建材指数上涨159%,同期沪深300上涨128%。二是基本面改善阶段,当地产数据、企业经营改善时,建材板块启动趋势性上涨,形成显著超额收益。可以看到,一是从政策加码到市场预期转向需要时间,2014 年5 月政策开始加码,11 月为全面的预期拐点,标志性事件为央行降息和沪港通开通;二是从政策传导至基本面需要时间,2015 年中房价开始向上且销售增速转正,到2016 年初新增社融开始改善。
此轮政策拐点和板块弹性排序如何?此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共同加码,尤其是对房地产的态度发生转变,意味着政策拐点的确立,类似于2014 年11 月。此轮建材行业弹性如何?2014-2015 年消费建材上涨幅度大于水泥,进一步大于玻璃,原因如下:一是成长存在差异,二是供给退出情况。对比2014 年,此轮消费建材企业仍具成长性,且供给退出明显(尤其是防水、五金、涂料、瓷砖等),价格战更为极致,经营弹性仍较大。此轮玻璃成长更多来自光伏、电子等,供给虽未退出但出现冷修迹象,而水泥此轮供给退出不明显,但龙头企业协同意愿更强,和上一轮底部的价格策略发生变化。综上,此轮弹性最大仍为消费建材龙头,其次水泥玻璃。
此轮建材企业经营弹性如何展望?
消费建材:业绩弹性之所在,估值低位。预计2024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较2021 年累计下降约50%,不同品类需求较2021 年下降20-30%,工程业务较多、资金占用较大或固定资产较重的品类经营更承压,故防水、涂料、五金、瓷砖等供给出清更显著。收入端仍具弹性,一方面此轮地产新房总量的弹性难言多高,且翻新业务比例提升,该需求波动会略小于地产新房需求波动,但另一方面此轮供给退出更显著,企业的市占率提升速度较快。从盈利端看,此轮价格战更为极致,盈利能力低于上一轮,且伴随大量信用减值损失,因此消费建材经营弹性仍较大。
水泥:需求中枢下行,供给过剩矛盾仍在,外延做增量。2024 年需求和十年前峰值相比,预计下降近30%,主要是近年下行更为陡峭。供给端看,行业过去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去产能,因此企业更多通过去产量而非去产能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此举延缓供需矛盾稳定价格中枢的同时也为中期埋下较大隐忧。同时当下企业积极通过外延骨料和海外,开辟第二战场做增量成长。
玻璃:供需趋弱,成长加强,估值更低。需求维度,2024 年总量高于2014 年,但从中期需求预期角度看,2024 年弱于2014 年;供给维度,2014 年及2024 年均为高位回落态势,当前在产产能更高。虽然集中度有所提升,但考虑到绝对值不高及玻璃供给刚性的特点,预计影响有限。从龙头企业角度出发,一是成长性,以旗滨集团为例,其光伏玻璃、电子玻璃等业务占比提升,成长性更强。二是估值水平,旗滨、信义PB 估值均低于2014 年,处于历史较低分位。
风险提示
1、地产需求修复低于预期;2、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3、经销商管理风险;4、应收账款增加导致坏账损失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