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节后港股演绎进程展望

王以 2024-10-07 14:34:12
机构研报 2024-10-07 14:34:12 阅读

  核心观点

      十一国庆长假内,恒指、恒生科技、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分别收涨7.6%、10.0%、11.4%,恒生AH 溢价指数从节前的148 收窄至134。在假期内,我们观测到外资对中国资产表现出更大幅度的配置兴趣,尤其是,主动配置型共同基金结束了长达15 个月的持续净流出,开始转为净流入,尽管目前其净流入量还相对有限。结合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欠配程度(资金供求)、政策响应速度、以及节内地产/消费数据,我们维持10 月中旬前是趋势演绎窗口期的判断,可关注华泰港美股“超跌反弹”和“股东回报”配置组合(《港股国庆长假“开门红”四问四答》(2024.10.03))。

      长假地产及消费高频数据呈现温和复苏

      地产方面,9 月29 日结束当周、10 月6 日结束当周,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均在-24%左右,较924 新政前一个月水平(约-30%)呈现温和复苏;其中,一二线城市改善趋势更为明显,9 月30 日至10 月6 日,一线城市商品房周度成交面积同比+26%,较924 新政前一个月水平(约-5%)有明显好转,二线城市商品房周度成交面积同比-32%,较924 新政前一个月水平(约-45%)也有一定好转。消费方面,据北京商务局,国庆假期前四日,全市60 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21%,与之相对的,该数据口径下,今年五一假期客流量同比+2.5%;此后,还需密切关注人均消费金额的情况。

      去年6 月末以来主动外资首度转为净流入

      外资回流在本轮行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定性来看,1)长假内南向通道关闭,港股及美国中概股延续并扩大了相对强势表现;2)同期,新兴市场内部其他主要市场下跌,印度Nifty50 上周下跌4.5%,韩国KOSPI 上周下跌3.0%,新兴市场内部相关系数负向扩大,或反映外资在进行跨市场间资金“再平衡”。定量来看,据EPFR,9 月26 日至10 月2 日,被动型外资对中国权益的净流入幅度达54 亿美元,较前一观测周(18 亿美元)进一步扩大,并超越了23 年初周度最高值(48 亿美元);主动型外资结束了自去年6 月末以来长达15 个月的净流出,尽管净流入规模尚不大(2.5 亿美元)。

      10 月中旬前或仍是趋势演绎窗口期

      我们维持10 月中旬前或仍是趋势演绎窗口期的判断。第一,由于此前较大幅度的“欠配”,潜在外资“可回流”的资金体量仍然比较可观,参见我们在《港股国庆长假“开门红”四问四答》(2024.10.03)中的估算,“924”前外资的中国权益仓位低于基准190bp,若对中国的配置力度回到2018-2020 中枢水平(低配50bp),或带来头部外资约1000 亿美元净流入;据EPFR,过去两个观测周共同基金型外资累计净流入规模约70 亿美元。

      第二,地方性地产松绑政策响应速度较快。第三,假期内地产和消费数据总体较为积极。第四,10 月中旬后关注财政落地、三季报及美国大选等变量。

      估值上宜综合政策高度和全球PB-ROE 框架

      我们认为,924 政策组合拳强度可参照4 月地产去库存和22 年底地产“三支箭”,并考虑到1)当下离岸中资股24 年盈利预期较5 月上修了4%,但低于23 年初(《港股/ADR:三季报盈利前瞻》(2024.10.06)),2)当下联储政策路径较5 月和23 年初时更为清晰,我们认为港股风险溢价应当介于5 月低点和23 年初低点之间;若恒指风险溢价降至5 月低点,恒指12 个月前向PE 可修复至10.4x(当前为10.1x),若风险溢价降至23 年初低点,前向PE 可修复至10.9x。其次,在全球PB-ROE 框架下,MSCI 中国较新兴除中国指数仍折价10%;与之对照,5 月时折价8%、23 年初基本平价。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及执行力度不及预期,风险偏好下行幅度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