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观察10月第1期:股市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核心观点
长假前A 股大涨,假期港股延续强势行情。最直观且积极的影响是提振预期和信心,股市上涨形成财富效应,短期可能对消费有利。股市活跃度也是金融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投融资有影响。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股价上升拉动金融业GDP 的增长,优化了产业的结构效应,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要求。但相比于短期的市场涨幅,更应关注上涨的持续性和普惠性,其影响可能相对更大。
一、 本周基本面观察
长假前A 股大涨,假期港股延续强势行情,本周我们讨论股市上涨对经济的潜在影响。
第一,最直观且积极的影响是提振预期和信心。中国股市的受众群体广泛,拥有2 亿股民和7 亿基民,股市上涨无疑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信心。尤其叠加新媒体等带来的新闻效应,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连续几天的大阳线对市场情绪的提振更大。
市场预期提振之后,一方面有助于情绪、资金流动和市场表现形成正向循环。内部来看,A 股和港股成交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券商开户人数上升,港股沽空比例明显下降。外部来看,外资做多中国情绪浓厚,北向资金流入放量;在非农超预期、美元指数上涨的情况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仍呈现升值,说明汇率和外资再配置资金流入也形成正向循环,与外资行披露的微观证据相一致。
另一方面,信心提振有助于降低部分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无论是基于资产配置效应的存款再配置,还是基于预期的预防性储蓄降低,都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倾向,起到一定的资金活化的作用,并可能对居民支出形成一定拉动,但程度或不宜高估。
第二,股市上涨形成财富效应,短期可能对消费有利。股市盈利的消费倾向更高,甚至外溢到汽车、地产。截至2023年底,权益资产占居民总资产的比重在10%左右,占比不小。赵庆明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尽管股市的财富效应对全口径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耐用品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综合来看,每10%的股价上涨可能推动1%左右的居民财富增值,同时拉动1.5%左右的耐用品消费,对GDP 的拉动可能在0.1 个百分点左右。
第三,股市活跃度也是金融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投融资有影响。理论上,股价上涨环境下,对企业IPO、增发、并购等活动均有促进作用,上市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股权融资机会,可能也会相应促进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并购活动本身也有利于企业开拓业务,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第四,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股价上升拉动金融业GDP 的增长。按照新的核算方法,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不再由存贷款增速测算,而改由利息净收入增速、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增速等指标推算,股市上涨通过券商手续费、佣金等增加金融业GDP,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第五,产业的结构效应,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要求。股价上涨环境下,风险资本的退出途径更为顺畅,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和科创企业融资,与“风险投资”、“耐心资本”、“产业升级”等目标相一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但相比于短期的市场涨幅,更应关注上涨的持续性和普惠性,其影响可能相对更大。因此,如下方面还需要密切观察:
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等问题在15 年就曾有过讨论。但回顾15 年的“大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等增速并未呈现出超出趋势的增长,说明股市的财富效应可能不宜高估。
股市的财富效应不宜高估的原因可能如下:(1)相比于股市,住房在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明显更大,且消费倾向更高的较低收入群体的房产占比一般会更高,房价的财富效应可能更为重要。(2)越高收入群体的股票持仓往往越高,但其边际消费倾向往往更低,使得股市的财富效应无法充分反映。(3)美国的经验表明,慢牛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更为持久,对经济更健康;如果股市波动率较大,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再分配,从而改变社会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与参与权益投资的积极性。(4)回到企业投融资,同样需要更为持续且健康的股市上涨,长期健康的市场有助于弱化股东减持、套现、投机等动机,短期市场波动较大时,需要关注投资者信心与市场的稳健发展。
总结看,股市大幅上涨对提振市场预期、坚定发展信心都有积极意义。但股市表现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们期待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期待与企业共成长,助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分享发展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预期修正带来的快涨之后,更具企业盈利基础和普惠特性的慢牛更具含金量,也更具挑战。节后最大的关注点是财政预期的演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提振作用难以替代,当前股市定价中已反映了不低的财政预期,一方面建议关注政策落地过程中可能的“预期差”,另一方面建议关注政策效果的跟进情况。
二、后续关注点:
(1)国庆假期消费数据,陆续披露的发送旅客人次、航班数量均较去年同比有所增长,但节前预订客单价有所下降,整体国庆消费可能继续呈现出量升价跌,继续关注更多数据披露。
(2)国庆期间地产销售明显回暖,重点城市地产政策进一步放开后,前端案场到访、成交等数据均有回暖,中介反馈二手成交热度明显上行,短期政策效果显现,仍需关注持续性,后续还有一定的放开空间。
(3)最需关注的还是财政预期的演绎,债券市场对财政的预期相对稳健,而股市预期可能相对较满,关注可能的预期差和市场波动。
(4)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继续关注后续CPI、零售数据和美联储降息预期。
(5)下周还有国内金融数据和通胀数据。
(6)继续关注美国大选选情。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2)股市表现持续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