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聚焦:牛在途
前言:战略更加乐观,战术估值修复行情进入后半场,快速上涨之后或有回撤震荡亦属正常,需跟踪财政增量、M1、PPI、长端利率是否出现反转信号。行业配置思路:1)快速反弹后关注仍具估值修复空间的成长行业;2)现金流稳定红利;3)受益于互换便利工具及成交回暖的大金融。
重申政策&市场高看一线,关注财政增量
1)此刻我们依然维持对政策、市场高看一线的观点。主要由于当前政策框架或正由我们此前的中性假设进一步向乐观假设变化,即运用财政、货币工具的大幅双宽,来实现经济的再通胀,从而解决此前地产、股市持续下行背后的业绩基本面问题。
2)往后进一步的确认信号:货币以外,财政的角色是否会表现的更为强大。
重点关注10-11 月可能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否有增量特别国债,若类似去年10 月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将是政策发力的重要信号,以及包括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是否进一步的宽松刺激。假设出现上述财政货币继续发力信号,市场则有望从反弹进一步走向反转行情。当前政策拐点已经迈出,基本面数据表现越弱,即三季度宏观数据及10 月底的上市公司业绩数据压力越大,或使得政策端在未来6 个月的力度越强,最终验证时点则对应需要等待明年3 月两会。
估值已修复至中高位,市场或迎来一波三折但不悲观1)本轮由核心资产估值修复带动整体快速上涨,如24/9/30 各指数10 年PE分位表现来看,上证50 为80%(较9/23 变化+48pct)、沪深300 为67%(+58pct)、中证500 为44%(+36pct)、中证1000 为42%(+31pct),基本出现30-60pct的分位抬升,整体呈现大盘核心资产估值修复程度大于小盘成长资产的现象,如创业板指(18%,+18pct)为代表的科创资产估值抬升程度相对较小。后续短期三季度业绩承压或将使市场估值水平进一步被动提升,市场或将进入一波三折的反弹后半场。但若政策方面出现前述的进一步确认信号,则反弹有望走向反转,且市场的阶段性回调反而会为中长线增量资金提供更适宜的买点。
2)市场反转核心关注:M1、PPI、长端利率。基本面复苏需要金融数据M1 到通胀数据PPI 的传导顺畅,从目前两者表现来看,仍未有明显转向趋势,还需耐心等待。其次从节前债市表现来看,长端利率虽向上连续反弹5 个交易日,由2.04%反弹至2.17%,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再度回调至2.15%。当前长端利率变化或更多由于股市反弹以及市场对互换便利工具预期共同对债券市场流动性产生的影响,对于经济基本面复苏的预期并不十分充分。往后长端利率在年内是否会突破前高,也将成为股市走势的重要观测指标。
行业配置:成长向上弹性+现金流稳定红利+大金融1)快速反弹后关注仍具估值修复空间的成长行业。我们建议快速反弹后,估值仍有修复空间、业绩稳定性强、未来仍有较高增速的成长型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消费电子)、电新(电池)、医药(医疗器械&服务、生物制品)、化工(化学&农化制品、非金属材料)、有色(小金属)、机械(通用设备)。
2)红利基本面仍在,但当下需以更严苛的视角审视自由现金流资产,关注石化、家电、教育出版、港口、银行等具备现金流稳定性行业。
3)受益于互换便利工具及成交回暖的大金融。互换工具中权益抵押资产最为相关的为大金融。且在目前价格处于低位的环境之下,银行作为债权人较私人企业债务人占优,叠加当前二级市场成交显著放量,券商业绩将会明显受益。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疲弱,可能对相关产业链及国内出口造成影响;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