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七大资金主体面面观:赛点2.0下的“众生相”

吴开达/吴黎艳 2024-10-07 20:19:19
机构研报 2024-10-07 20:19:19 阅读

  导读:9 月以来,海外超预期降息及国内政策刺激加码下,市场形成新一轮底部反弹行情,年内赛点2.0 拐点逐步确立,A 股各项资金流入明显加速,具体来看:1)ETF 发行端明显放量且存量端维持大额净申购,继续贡献了主力增量资金;2)险资、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受益于“长钱长投”等政策加码,9月以来流向权益市场速率可能有所提升;3)北向资金参与积极性随行情回暖迎来一定提升,且目前可能正在加速回流A 股;4)两融、产业资本受制于监管环境趋严,目前参与度改善相对有限;5)主动型公募市场则仍然维持谨慎观望情绪,相关资金流指标仍然处于低位。后续来看,随着政策信号转向积极,本轮市场反弹行情仍有望延续,A 股资金面仍有望延续修复,但之后修复的空间和节奏,可能仍需视四季度政策加力效果以及海外经济、地缘等格局演绎情况而定。

      公募基金:增量资金贡献集中于被动端。2024 年9 月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份额285.91 亿份,较前月新发107.18 亿份增加178.74 亿份,处于近3 年来59.46%分位。

      分结构来看,主动型偏股9 月新发份额25.24 亿,较上月环比下降24.62 亿;被动型偏股新发份额251.29 亿,较上月环比增加198.45 亿,当前基金发行热度可能主要集中在被动端。存量+新增规模变化方面,9 月偏股份额净申购124.65 亿份,存量+新发总份额环比上升410.56 亿份,这其中仍主要得益于被动型ETF 产品规模的增长,主动型产品新增+存量规模表现相对平稳。

      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规模及仓位仍处于底部。8 月私募证券基金规模为5.03 万亿,较7 月基本持平;新发数量157 只,较7 月的654 只环比减少497 只。仓位方面,8 月私募股票多头指数成份平均仓位为48.45%,相较7 月环比下降0.93pcts。从历史分位水平来看,8 月私募管理规模及仓位均已回落到历史底部附近,反映私募投资者对于基本面以及市场行情的预期可能均已到达了最为悲观的状态。

      北向资金:目前或在加速回流A 股。2024 年9 月以来,北向资金月成交额合计共2.20万亿,较8 月环比增长3.77%,北向资金成交出现明显放量。此外,从目前海外跟踪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一只ETF 基金——Xtrackers 嘉实沪深300 中国A股ETF 资金流表现来看,9 月以来其月度净流入额达43.23 亿元人民币,反映近期市场底部反弹拐点阶段,外资可能正在积极回流布局A 股。

      两融资金:9 月以来转为小幅净流入。截至2024 年9 月末,场内两融余额为1.39 万亿,较上月环比上升0.12%。9 月全月两融净流入60.49 亿元,参与度回升至8.24%。

      两融资金活跃度较前期明显回暖,当前杠杆资金情绪正在逐步修复。

      保险资金:政策提振险资入市加速。截至二季度末,财产险+人身险持有权益资产仓位为12.68%,较一季度有明显回升,同时,险资权益规模净变化1,828 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变化+48.2%,显示二季度以来险资对于A 股市场仍维持积极流入。9 月起,考虑到:1)9 月底一揽子新政发布后,险资入市政策环境明显优化,2)赛点2.0 底部拐点位置,各类资金底部加仓布局积极性明显提升,险资流向权益市场可能会迎来进一步提升。

      银行理财:9 月权益配比进一步回升。以收益起始日来看,2024 年9 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560 只,较8 月环比回升0.95%;新发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为0.34%,较前月回升约0.12pcts。9 月以来权益市场放量反弹、债市调整行情延续,进一步提升了理财资金的权益配比;同时,近期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新政发布,政策端支持理财资金提升权益规模意图明显加强,也将进一步呵护理财资金中长期持续流向权益市场。

      产业资本:9 月减持规模小幅回升。9 月产业资本整体净减持38.80 亿元,其中增持43.69 亿,减持82.49 亿。整体来看,当前市场行情回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资本减持兑现收益的意愿,但考虑到今年以来减持监管加强明显压制了大股东解禁减持积极性,即便在当前市场及预期回暖行情下,产业资本减持热度的回升可能也相对有限。

      三大主体资金流指标:本轮改善持续性仍待进一步验证。截至2024 年9 月30 日,3主体资金流指标值为0.22,位于2015 年底以来的86.9%分位。9 月底市场放量反弹推动了资金流指标值的大幅走高,但考虑到:1)本轮底部反弹持续性可能还需视四季度内需恢复情况及增量政策落实效果而定;2)ETF 发行、申购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指标修复程度。本轮市场资金面改善的程度和持续性可能还需进一步验证。

      风险提示:公开数据存在滞后,资本市场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外形势出现超预期恶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