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策略:政策牛市启动 市场有望全面反弹
投资要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经济有望企稳回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本次政治局会议召开时点不寻常。一般来讲,以经济工作为主题的政治局会议在4 月、7 月、10月和12 月召开,本次提前召开政治局会议,体现出高层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视,以及对促经济、稳增长政策发力的紧迫性。本次会议对于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均提出针对性的方向指引,大幅提振民众信心,后续随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其他稳增长政策等逐步推进落地,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同时推出多项重磅政策】由于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首次超预期降息50 个基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打开,宽松预期增强,市场流动性增加;伴随美联储降息的推进,外资可能也会部分回流国内资本市场。在此节点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 月24 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介绍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多项重磅政策同时推出,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助力资本市场企稳回升。
【9 月制造业PMI 有所回升】9 月我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7 个百分点。制造业PMI 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从企业规模分项看,大型企业PMI 为50.6%,较上月上升0.2 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 分别为49.2%和48.5%,分别较上月上升0.5 和2.1 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有所改善。从生产端分项来看,PMI 生产分项为51.2%,较上月上升1.4 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下滑后首次回升,重回荣枯线之上。
需求端来看,PMI 新订单分项为49.9%,较上月上升1.0 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PMI 新出口订单分项为47.50%,较上月回落1.2 个百分点,出口量情况走弱,但出口价格指数为93.70,连续两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出口价减情况有所改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5.10%和44.00%,分别较上月上升1.9 和2.0 个百分点。受到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影响,9 月PMI 供需两端有所改善,但整体需求仍有待提振,出口情况有待继续观察,随着国内宏观调控预期增强以及促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美联储9 月超预期降息50 个基点】2024 年9 月19 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 个基点至4.75%~5.00%,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政策声明显示,通胀虽已向2%目标取得进一步进展,但仍处于“略高”水平,就业和通胀目标面临的风险处于平衡状态。此外,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今年还会降息50 基点。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的经济预测摘要中没有任何内容表明其急于完成降息,数据将推动货币政策选择,降息将根据需要加快、放慢或暂停;美联储没有处于任何预设模式,将继续逐次会议地做决定;所有人都不应当认为降息50 个基点是新速度。虽然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首次超预期降息50 个基点,但鲍威尔表态偏鹰,后续降息力度有待观察。利率决议后,美股和黄金冲高回落并最终小幅收跌,美债收益率先抑后扬、美元跌幅收窄。美联储下调2024 年美国GDP 增长预期至2.0%,下调美国2024 年核心PCE 通胀预期至2.6%,上调2024 年美国失业率预期至4.4%。美联储点阵图显示,2024 年至2026 年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分别为4.4%、3.4%、2.9%。
【政策牛市启动,市场有望全面反弹】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后续推出一系列财政措施和其他支持性政策预期显著增强。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同时推出多项重磅政策,经济有望企稳回升。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经济仍具一定韧性,11 月降息25 个基点概率增强。随着国内宏观调控、促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推进,市场有望全面反弹,建议关注芯片、医药、非银金融、消费、新能源汽车、有色等板块。
风险提示:政策及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风险事件冲击市场流动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