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周报:节后的关注点与建议

张继强/殷超/方翔宇 2024-10-08 12:16:11
机构研报 2024-10-08 12:16:11 阅读

  核心观点:政策力度超预期,“组合拳”大提市场信心我们原本判断政策窗口期市场会有“红包”行情,上周政策组合拳方向正确但幅度超预期。本轮政策组合拳可以分成两阶段:1、上周二上午央行潘行长宣布降准+推出两项新工具改善股市流动性,已经让投资者感受到政策之变;2、周四午后中共中央召开9 月政治局会议,“正视困难”并提出“众志成城”,确认并强化了政策积极变化,利好成色超过2 月份,股指成功收复3000 点。

      此外,“抓紧出台市值管理指引”、“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等提法,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经济预期快速修复,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托底股市,投资者纷纷回补仓位,推动股指放量大涨,板块普涨,食品饮料等板块居前。

      节后关注:量能持续性和财政力度是焦点,三季报业绩、美国大选是变数我们认为政策仍在兑现过程中,踏空资金仍有逢调整补仓需求,意味着股市在当前位置的风险还不大。考虑政策的含金量和级别,股指超过今年4-5 月应不为过。当然新旧动能转换格局未改,非经济因素(如地缘)和软环境还需观察,企业盈利驱动需要时间。节后关注点:1、政策跟进、落地与执行情况,尤其是财政政策力度是核心,关注可能的预期差;2、当前是踏空资金更焦虑,如果绝对回报资金业绩转正,叠加获利盘丰厚,量能如果不能持续,波动会增大;3、十月中旬之后关注三季报业绩期和美国大选扰动;4、中长期看,经济发展的确定性、转型进程和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决定趋势。

      板块配置:短期仓位重于板块,节后四个角度布局情绪快速修复中,仓位远重于板块,非银、消费和超跌股弹性最大。但随之分化上涨阶段可能到来,我们建议沿下列四个角度布局:1、不少机构还有补仓需求,关注低位大盘股,尤其是破净央企(市值管理逻辑);2、继续博弈政策细节,譬如以旧换新相关的汽车汽零、厨电/小家电(还受益于存量房贷下降政策)等,扩大内需相关的旅游、生猪、快消品等,产业相关的信创、机器人、低空等;3、供求逻辑仍偏有利的,需求扩张如工业金属等,供给出清如储能、风电等;4、事件驱动,金融IT(上交所交易异常)、光伏(宁德并购)。最后,短期注意适度规避出海占比过高和挂钩油价过深的品种。

      转债策略:仍有机会,但追涨对交易能力要求高当下转债机会仍存,趁早或逢调整加仓,理由:1、政策落地叠加踏空资金较多,股指下行空间小,上行仍有惯性;2、转债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仍是博弈股市反弹的好工具;3、央行提供回购工具+股市预期改善,可能推动发行人加速下调转股价等行为,条款博弈机会可能增多;4、年金等机构有加仓动力,二级债基等产品有可能规模扩张,可能增持转债。但近日股市上涨速度过快,市场预期快速修复,追涨对投资者交易能力的考验较大。我们需要关注:1、后续政策预期差、三季度业绩、美国大选等扰动;2、四季度部分绝对回报资金顺势止盈转债或赎回债基;3、美锦、山鹰等个券兑付问题。

      择券建议:“近可博政策,远不输信用”的品种→中大盘+股债性均衡我们前期建议选择“近可博政策,远不输信用”的品种,效果尚可。从2018年底的个券反弹顺序是“大盘品种(仓位和配置)→股债性均衡(转债产品特性)→强股性(弹性)”。本轮行情中,我们建议:1、风格上,聚焦转债的产品特性,优先选择YTM 在2~4%且平价溢价率小于30%的股债性均衡品种,且以中大盘为主(容易商量,也不容易过度反应);2、信用上无硬伤,有央国企背景或现金流充裕品种,规避三季报预期弱、低价正股品种;3、正股至少要做好板块选择,优先政策驱动方向,譬如汽车汽零、机械等;4、条款博弈则侧重临到期、回售和大股东自救三类机会。

      风险提示:债基大幅赎回;财政等政策预期差;个别个券兑付问题。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