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智能驾驶行业深度:ROBOTAXI与车路云共振 智驾关键节点已至
L3 关键节点已至,自动驾驶或迎来商业化突破期。此前,由于车载算法架构、数据体量的掣肘,从“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到“自动驾驶功能”的跨越显得困难重重,但随着BEV+Transformer 算法的普及和端到端技术的出现,智驾的商业落地逐渐开始加速。截止目前,百度Apollo、MOMENTA、小马智行等越来越多智驾方案提供商宣布有能力提供L4 高阶智驾技术,并下放技术给各大主机厂进行量产。政策方面,6 月4 日,工信部等四部门确定首批9 个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L3)试点的企业,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规模落地有望提速。
V2X 建设加速,有效补足单车感知与通信短板。相比单车智能路线,车路云一体化有利于在复杂多变的城市路网中提高感知与统筹,降低误判和事故发生概率。我国车联网基建规模领跑全球。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23 年10 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我国5G 基站累计达到321.5 万个,全国车联网路侧通信单元超8500 套,相比上一年同期增加超2000 套。未来,随着各地区V2X 建设规划持续出台,产业规模有望加速成长。车载终端方面,佐思汽研数据,2023 年乘用车C-V2X 前装率约1.2%,前装规模超过27 万辆,预计2026-2027 年迎来规模装车期,乐观情境下前装率有望到达9%。
Robotaxi 或为目前高阶智驾落地最佳场景,出行服务业态或处在变革前夕。集中化远程监管、专门团队成规模维护保养、标准化操作流程的Robotaxi 能够有效解决阻碍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成功商业化的痛点,在可靠的安全裕度下实现大规模运行。根据现有数据测算,Robotaxi 在中性预测下其盈利能力较为出色,这一结论也印证了萝卜快跑宣布在武汉实现盈利的事实。且由于技术进步的棘轮效应,随着智驾技术持续迭代,未来其竞争优势有望不断增强。如祺出行在公告中给出预测,Robotaxi的每公里成本有望逐年下探,并在2026 年后形成对载人出租车/网约车的相对优势,且将持续扩大。
高阶智驾和Robotaxi 推动下,车载感知、计算产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放量。感知侧,随着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在Robotaxi 领域的大规模落地,激光雷达+高精地图方案的可靠性有望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Robotaxi 产业发展有望成为激光雷达出货量持续高增的动力之一。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2025/2026 分别达到139.6/240.7/431.8 亿元,同比增速维持在70%以上。计算侧,高算力智驾域控制器已经成为各大主机厂成本侧倾斜的重要方向,纷纷采取算力预埋来应对高阶智驾对于算力的需求增长。2023 年,200TOPS 以上的高算力智驾域控制器出货量同比增长382.29%,达到50.32 万辆。下一代的智驾芯片也纷纷采取了高算力设计,拥有成熟开发生态和落地案例优势的厂商有望持续获益。
投资建议: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达到关键节点,乘用车高阶智驾方案和Robotaxi 的试点与商业化落地将在政策支持下加速推进,同时带动产业链实现快速成长,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具体投资标的,建议关注:1)V2X 路侧、车侧终端设备商;2)高精度地图供应商;3)智驾域控和激光雷达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包括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千方科技、万集科技、金溢科技、高新兴等;
风险因素: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