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深度报告:牛市在望 如何看待空间和节奏?

戴清/胡飞 2024-10-09 13:02:08
机构研报 2024-10-09 13:02:08 阅读

  十一假期港股为何大涨,涨的是什么?

      在十一假期期间,港股虽有波折,整体来看延续上涨态势,外资加速加仓“中国资产”。行业部分,市场强贝塔(券商等)+科技方向(半导体等)是关注焦点。港股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假期前政治局会议释放政策利好信号。政策端已经回应权益市场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政治局会议提到房价止跌回稳,财政增量政策,“干字当头”,叠加之前央行支持政策,分别从盈利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层面,三因素共振提振股市信心。国内政策重大转向的逻辑演绎和乐观情绪的扩散,在假期继续吸引外资机构加速加仓“中国资产”,港股和中概股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期间海外有一些扰动因素,但不改外资加速流入中国资产的趋势,反映“优势在我”特征。1)中东局势和摩擦升级,以色列和伊朗问题反复,导致油价攀升。2)美国非农和服务业PMI 等数据超预期。受以上消息影响,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贬值。在这个过程中,中概股和港股曾一度出现回调,但很快修复并继续保持上涨态势。

      经历大涨后,港股目前处在什么位置?后续的走势和节奏?

      恒生指数呈现出强劲修复迹象,指数点位回到2023 年一季度高点附近,风险溢价率下行较快。

      港股情绪快速修复,估值回归到历史均值附近,风险溢价率下降至历史较低区域。1)从恒生指数的估值情况来看,2024 年10 月4 日,恒生指数的预测市盈率显著上升,已经修复超过自2013 年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2)恒指的风险溢价迅速下降,开始接近“均值-2 倍标准差”位置,在盈利预期还未显著改善下,恒指的预期回报率开始收敛。

      从历次回顾港股市场的指数和行业表现来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确认政策底,随后是宏观经济指标逐步验证,最后是盈利一致预期出现上调。展望港股后市,第一阶段的快速上升时期或进入尾声,后续市场波动率将加大,增量的财政政策是关注重点。

      港股对A 股的影响,A 股所处位置和未来方向?

      短期看,十一假期后,A 股短期或延续上涨行情。重点关注市场强贝塔线索-券商等,半导体等科技主线,地产链的建材家电等,消费里社服零售等,另外关注央国企并购等主题。

      空间上,目前A 股估值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中性假设下,上证指数估值修复至均值向上1 倍标准差附近(按照过去10 年的历史数据)。乐观假设下,若后续政策超预期落地,按照股债性价比向均值往下一倍标准差计算,有20%以上的修复空间。节奏上,或跟港股比较类似,在政策真空期和宏观数据兑现前,或有震荡和波折。方向上我们类比宏观背景类似的2014~2015 年间的经验。

      方向上,从2014~2015 年牛市复盘来看,顺周期>消费>科技>主题是行情轮动和演绎线索。在2014 年7 月-2014 年10 月期间,上证指数普涨,军工、交运、钢铁等涨幅靠前;11 月,央行降息与沪港通的开通,非银金融、建筑、银行等领涨;进入2015 年2 月,市场风格切换,“互联网+”概念发酵,计算机、传媒等相关行业开始领涨;2015 年5 月,本轮牛市进入尾声,计算机、电子等行业领涨。整体来看,有“互联网+”为代表的TMT 主线,以及央国企改革与并购重组的主线。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